关键字: 热门搜索: 起重机 | 挖掘机 | 装载机 | 泵机 | 压路机
星邦智能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宏观经济
山工机械
世界经济步入大转型:发达国家走向长期财政紧缩
www.6300.net   2012-02-27  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导读:  美欧开始向实体经济回归;发达国家走向长期财政紧缩之路;西方“去福利化”倾向开始显现;债务问题的解决倒逼一体化进程;新兴经济体面临发展模式转型之痛;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加速形成;资本主义制度和模式改革进入 ...

  债务问题的解决倒逼一体化进程

  欧元区国家共同拥有统一的货币政策但缺乏统一的财政政策,各国财政预算也缺乏必要的监管,因此十多年来欧洲经济一体化跛足前行。分散的财政政策和统一的货币政策使得各国面对危机冲击时手段不足,过多依赖财政政策,财政赤字进一步扩大。

  欧债危机提示欧洲国家要从制度的设计方面,去进行一些新的探索和寻求新的发展模式。欧债危机使欧元区国家深刻认识到欧洲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分离的致命缺陷,欧盟26国已就推动欧元区建立更紧密的财政联盟达成共识。德国总理默克尔评价:欧洲财政联盟开启了欧洲融合的新阶段,欧洲一体化掀开了新篇章。

  虽然目前欧元区国家尚在欧债危机的迷雾中徘徊,但一旦走出危机,人们会发现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步伐已大大向前迈进了一步,欧元区国家又站在了领跑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起点之上。

  新兴经济体面临发展模式转型之痛

  经过多年的持续双速增长,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实力反差加大,快速改写着世界经济的版图。继巴西2010年超过意大利成为全球第七大经济体之后,2011年又超过英国成为全球第六大经济体。英《经济学家》杂志预测,2013年印度将取代巴西,而2014年巴西又将超过法国重返第六位。这样,世界经济的前6名排序中,将有3个是新兴经济体。

  新兴经济体正在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据IMF数据,最近两年,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从过去的30%升至60%以上,经济总量占比也从30%升至一半以上。今后两年,中国、印度、巴西仍将领跑全球经济复苏。世界银行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增长仅为2.5%,其中中国将增长8.4%,印度为6.8%,巴西尽管增长放缓但仍将达到3.4%,人们会越来越清晰地感受到世界经济重心由西向东、由北向南的大转型。

  拥有30亿人口的新兴经济体还有望成为国际贸易中的净需求方,南北贸易和南南贸易并重发展。发达经济体的直接投资流入量持续下滑,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吸收了全球52%的对外投资,首次超过发达国家。

  新兴经济体地位持续上升,在国际经济治理和改革议程上的话语权和决策权也不断增强,但也面临着经济发展的诸多压力,如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通胀压力增大、出口下降、资本流动逆转、银行信贷紧缩、经济增速下滑等。许多新兴经济体,特别是东亚经济体多以出口为导向,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减速与需求下降必然会给新兴经济体带来不利影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也将反作用于新兴经济体的外贸出口,中国、印度等经济增长减速,贸易顺差收窄。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以出口为主导转向以内需为主导,降低外贸依存度,减少受人掣肘的风险,同时在发展中国家开拓市场,是当前新兴经济体面临的当务之急。

  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加速形成

  目前,美债务高达15.23万亿美元,已占美国GDP的100%。长期预测显示,美债将以快于经济发展的速度继续增加。美国经济必须每年至少增长6%,才能跟上债务增加的步伐。美国财政失衡根深蒂固,在经济低迷的情况下,靠减赤增收很难明显减债,美国债务困局已呈现常态化趋势。

  美国应对巨额债务的主要手段至今仍是债务货币化,通过美元贬值,稀释债务。迹象显示,美联储已在积极准备新一轮的量化宽松措施。这种手段看似能解决问题,使美债暂不至于违约,但实际是在过度透支美元霸权。虽然目前美元和美元资产仍是投资主要避险产品,但一旦世界经济形势出现转变端倪,美元的避险作用将会下降,美元弱化的速度也必然会加剧。事实上,美债上限危机和美国债首失3A信用等级等接二连三的美国债务风险,已对美元的信誉产生了隐性损害。

  美元既是美国货币又是世界货币,保持本国货币稳定和提供世界货币流动性的相互冲突暴露了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改革“美元霸权”下的国际货币体系,建立多元货币体系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美元计价产品占全球外汇资产份额已从2000年的71%降至2011年的60%。德意志银行分析师预测,2020年美元在国际储备货币中的比例将由目前的60%降至50%。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实力快速上升和拥有3.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导致人民币日益走强。人民币国际化也驶入快车道,多渠道、多层次、多方式的人民币国际化已初具态势。人民币的国际使用范围逐步扩大。

来源:瞭望    打 印    关 闭
友情提醒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特别注意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list_info_D1
list_info_D2
更多>>专题推荐
关于6300 | 本网动态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版权信息 | 法律顾问
客户服务:6300@6300.net 服务热线:0754-88363699 商事QQ:1594591502
工程机械信息网 Copyright[c]1999-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汕头市九鼎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302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045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