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站着是楼阁,躺着是桥路,凝聚着工业化文明的地面财富。水泥作为一种对投资高依赖度的产业,经济发展,水泥先行,就像一根灵敏的温度计,人们完全可以从水泥产业的冷热程度上测量出经济发展速度的“体温”。2009年,国家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引爆了水泥产业的发展速度,也使水泥产能过剩的矛盾凸现于市场面前。
记者:据最新数据,2009年前11个月的水泥产量达14.93亿吨,同比增长19.00%,预计全年水泥产量将达16.5亿吨,我们应该如何看待2009年水泥产业发展的态势?2009年中国水泥产业为什么会出现超预期发展的局面呢?
雷会长分析说,与建筑业相关的基础建筑材料中,如钢材、水泥、木材等,水泥与其关联度最高的,为100%,即几乎所有的水泥都用在建筑业上,而建筑业跟基本建设投资的规模、速度又是呈紧密正相关的。我们可以说,基本建设“热”,水泥就“俏”。2009年我国水泥市场超预期的好,是国家四万亿资金直接有效拉动基础建设最生动的诠释。
跟踪水泥产业发展,具有明显的周期性:以1981 ~2010 每5年产量增速均值描绘的曲线呈“W”波动走势。这主要与国家经济周期,特别与固定资产投资周期密切相关。
建国六十周年来,水泥产量这种波浪式的发展,基本上是跟我国基本建设投资是联系在一起的:基本建设投资规模大,水泥的需求增长就快;基本建设投资受到控制或下滑的时候,水泥产业的日子就难过。从过去的经验来看,国家的经济发展跟水泥产业的发展是一个正相关,但这种关联,也就是说水泥的日子好过不好过,跟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增长的快慢关联度更高:国民经济增长速度高于6%,水泥增长就快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当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低于6%,水泥增长就慢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当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低于4%,水泥产业就很有可能出现负增长,甚至全行业亏损。这是我国在前50多年的一个规律。
进入市场经济后,尤其是近几年,这个规律可能发生了一些变化,变化在于国民经济增长对水泥拉动较大时,水泥工业就迅速膨胀:需求增长比较快时,达到6%以上,水泥的投入产出就高于社会投资的平均利润率;当水泥需求低于这个水平时,水泥的投入产出就低于社会投资的平均利润率。从长远来看,水泥产业本身投资的风险并不大,但在短期、某个局部,还是可能出现很大风险的。例如浙江在2004年、2005年时期投资的生产线,一年半或两年就能收回投资,高水平的投资回报让各行各业的资金都向水泥行业涌动,但在这个时期开工建设的生产线,往往投产之日,就是亏损之时。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