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执着追求,敬业奉献,三十年如一日躬身生产研发第一线,是重卡设计和新产品开发能手和带头人;
他与中国重汽共同成长,通过点滴积累,终究成为中国重汽资深研发专家,是行业内具有很深造诣的专家;
他的成果曾获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山东省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山东省金桥工程优秀项目一等奖。
他先后被评为山东省国资委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2013年,他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他就是中国重汽技术发展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刘国强。
记者眼前的刘国强,中等个儿、瘦削身材,眼睛不大却深邃有神,温文儒雅,平易近人,谈吐间透着知识分子特有的气质。每谈及产品研发他都会侃侃而谈,但说到个人却又一笑置之,觉得没什么可谈的,“我是一名工程技术人员,只是做好了分内的事”,他这样评价自己。社会的繁杂没有在他身上留下雕琢的痕迹,透过那张质朴、诚实、又略带坚毅的脸,我们仿佛能读懂他透彻的内心,简单而认真地坚守着自己的准则。
执着追求为奉献
刘国强自1983年毕业就来到当时的济南汽车制造总厂,带着对汽车工业的热爱和工业强国的满腔热情,义无反顾地投身到了重卡制造行业中。“这30年是我成长的30年,更是中国重汽快速发展的30年。”面对记者,刘国强如是说。
30年来,刘国强与中国重汽一同经历了重汽发展的10年起步期、10年停滞期及10年发展期。他始终奋战在汽车制造研发的第一线,在整车开发领域深耕细耘,在技术创新进程中上下求索,在点滴工作中沉淀积累,付出了汗水,收获了成功。“只要坚持就会成功”是他工作的信念。刘国强参加工作的前10年正是中国重汽起步发展的前10年,当时他还是冲压工艺员,每天扎根在生产车间,向工人师傅“拜师学艺”,深入了解生产过程,研究产品工艺,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为提高效率和产品质量提出了很多“金点子”建议;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重汽走到了破产的边缘,当时不少技术骨干都纷纷离去,寻找或投奔新的“东家”,为着汽车强国的信念,他仍坚信只要努力定会成功。重汽重组后的10年发展期,他也没有止步不前,结合前期多种产品主要部件的设计经验,他很清楚地认识到中国重型汽车制造业与世界的差距和新的中国重汽需要技术创新的迫切性,但他更相信,通过自主创新,我们一定能够赶上来,超过去。他继续孜孜不倦地追求探索,带头开发了飞龙、斯太尔王,HOWO、A7、轻卡系列……每一次创新都带动着一次销售纪录的刷新,凝聚了刘国强无限心血和汗水。
上下求索为发展
中国重汽改革重组后,短短几年内就实现了从引进技术到消化吸收、二次开发,并通过技术上的再创新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跨越。这一切表明:自主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自强不息是自主创新的精髓。刘国强也在与中国重汽快速发展中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为车身开发付出了大量心血。
2000年底,中国重汽改革重组后,提出一年持平,两年盈利,三年大发展的战略目标,然而曾经创下辉煌并已经销售了十几年的单一斯太尔车型已不能支撑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2001年初,刘国强带领团队开始了走访调研,上矿山、下平原,跋山涉水,不辞辛苦,足迹踏遍了大江南北,一一拜访客户,了解用户需求。也就是在那时,刘国强清醒地认识到,只有“求变”才能创下市场,在毫无价格竞争优势的情况下,实施技术创新、寻求产品差异化是新的中国重汽在市场竞争中求胜的关键。
结合斯太尔的技术特点及消费者的审美需求,他开始琢磨在车身领域进行技术创新,经过反复探索、研究,刘国强带领团队开发出了飞龙系列中型卡车。
在自主创新领域迈出的这一小步,让刘国强和他的团队信心大增。而正是有了这次创新的历练与摸索,刘国强他们又开始继续向着实现中国重汽两年盈利,三年大发展的目标迈进了。
结合调研情况,刘国强准确分析市场走向,认为新千年以后,社会消费能力会有所提升,人们的消费观念将有所改变,买方市场不再单纯追求价格便宜,而是更加注重投入产出比,质量过硬的产品再配以时尚的外观造型将会成为产品的市场卖点。基于这一认识,在扎实开展重型汽车底盘研究以求进一步提升产品性能的同时,刘国强率先提出了为重卡打造时尚外观造型的思路。经过团队成员夜以继日地奋战,于2002年成功研发了国内第一个流线型重卡产品——斯太尔王重卡。
斯太尔王重卡产品的研发成功不仅开创了中国重卡时尚外观造型的先河,也唱响了中国重汽大发展的集结号,成了公司的明星产品。当年,斯太尔王产品实现产销2.1万辆,2004年销量更是达到3万辆,占集团公司总销量的三分之二。能收获这样的成绩,刘国强和他的团队欣喜不已。
如果说斯太尔王系列重卡的研发是刘国强他们的一次大练兵,那么豪泺系列的开发对他们来说更是一种磨练。
当初开发HOWO系列车型时,合作方只提供了本体文件和模具。面对这一堆“铁疙瘩”,如何核算出产品准确的文本参数,又如何将驾驶室完美呈现为实体是摆在全公司上下面前的巨大难题。刘国强临危受命,捧着仅有的本体文件反复揣摩,他扎在模具堆里一看就是半天,仔细查看模具的每一个细节,对其进行一一分类。凭借多年工作经验及积累的技术水平,刘国强领导团队开始了指标数据核算。那一段日子,他们白天开会讨论,晚上进行图纸绘制、审核。每天加班到深夜,天天如此,团队成员累到想哭想叫,但最后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他们明白:他们是要为中国汽车工业的明天而拼搏。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经过无数个昼夜的核算、分析、评审,最终敲定了整车驾驶室的数据指标。刘国强和他的团队为自己的设计感到骄傲,他们对车身流线造型感到满意,但是更大的问题摆在了面前,如何将它完美呈现、让它在重卡市场再创辉煌?
要想达到HOWO系列车型的外观标准,需要引进国外生产线。当时,行业内普遍的做法是整线引进国外先进生产线,根据生产线的布局调整产品工艺,这样看似技术成熟,但却可能不符合生产实际。在生产线的设计、选择上,他们经过历时一年半的考察、调研、招标,突破了传统思维,独辟蹊径,最终选择了国外一家装备公司为HOWO驾驶室量身打造焊接生产线,要求施工单位根据HOWO系列产品的要求和我方标准来设计焊接生产线,按要求完成施工、调试,投入使用。HOWO系列车型一经面世,在国内外重卡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业内人士誉为“重卡领袖”,拉开了与主要竞争对手的距离,巩固了中国重汽集团技术领先优势和市场地位。
凭借着成熟的技术优势,2006年,刘国强带领着他的团队又全身心地投入到了HOWO A7产品的研发中,他们用了3年时间推出样车,又用了1年时间铺开型谱。这1500多个日日夜夜里,他们在为研发这一达到国际水平的创新技术而努力奋战着。刘国强的心血更是全部凝聚在这一产品上,其中的辛苦和汗水自不必说,最主要的是他带领团队打破了整车开发须技术引进的传统思想,提升了重汽人自主研发的能力和信心。
多年来,对国内技术水平的陈旧认识让很多人一谈到开发新整车就要技术引进,这无疑是顺利完成A7项目最大的障碍。但在刘国强看来,这些年来因为不断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及适应性改进,中国重汽的基础数据库已初具规模,如加以整理规范,再参考国际领先重卡整车、零部件,充实数据库,技术团队完全有能力按照集团要求完成A7车的开发。基于这样的认识,刘国强正式提出了自主研发为主、合作研发为辅的总体思路。由于指标要求高,A7又是系列车型,所以整车模块化布置和各新部件模块化设计要求较高,开发工作不仅技术难度大,而且工作量也很大。但这难不倒“重汽人”。在刘国强同志的带领下,在技术发展中心相关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经过600多个日日夜夜的艰辛工作,A7基本车型于2007年12月完成了技术设计,随后,2008年6月第一辆样车试制完成,2008年底系列牵引车的验证完成……2009年,运用了130多项最新专利技术的HOWO A7在中国重汽商务大会上一经推出,立即成为重卡界关注的焦点,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经国内有关专家论证,其驾乘舒适性、安全性、可靠性及电子化水平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通过刘国强团队对HOWO A7的研发,中国重汽的研发手段和研发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从HOWO A7开始,中国重汽建立起了一套自己的整车研发数据库,为在更高的水平上不断推出新产品奠定了基础。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