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产业驱动 打造基地新引擎
2011年,辽宁对所负责的10个特色产业基地进行了统筹推进,把突出产业特色和提升科技内涵作为工作重点,重点支持了研发中心、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技术攻关、新产品研制和产学研合作等项目,引导基地转型升级。提高了招商引资引智水平,组织开展了阜新液压博览会、本溪药交会、科技外交官特色产业基地行等大规模的招商洽谈活动。
同时,狠抓了落地项目的开工投产,加快将基地建设成为以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为主体的新经济增长区。截至2011年底,10个基地的公共研发中心和孵化器建成面积达到66.5万平方米,引进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中介机构131家;已签约项目1660个,总投资额3566亿元,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5655亿元。其中,阜新液压基地全年产值超过了20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3以上,成为阜新资源转型的主要接续产业。本溪基地已发展成为集研发、生产、物流、大学城、配套服务为一体的全国重要的医药产业聚集区。
以科技为引领的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在辽宁省乃至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本溪生物医药、阜新液压和海城菱镁新材料产业集群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示范产业集群;2011年11月,辽宁省启动了鞍山激光科技产业园建设,开展了选址、调研考察、规划编制、政策制定、招商引资等工作,已与有关院校和20余家激光企业达成合作意向。
产学研合作发力 升级产业立新功
建设沈阳国家大学科技城,承载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双重任务。按照省政府“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标准推进”的部署要求,辽宁省着力开展了沈阳国家大学科技城的调研、规划、政策制定、招商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工作。在此基础上出台《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沈阳国家大学科技城的实施意见》和《沈阳国家大学科技城引导基金管理办法》等14个配套办法;落地项目70个,其中50家企业进驻研发孵化用房,乌克兰基辅大学中国研究院、美国麻省理工新能源技术研发中心等8个项目已开工建设,东北大学浑南校区等12个项目已完成选址;与中风投共同设立创业投资基金,与万润公司、日本亚投设立风险投资基金;引进创达公司、宇东集团开展科技中介服务,大学科技城进入到实质性建设阶段。
加强产学研结合,积极将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首先,通过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二院九校”签订了省院校战略合作协议,为全省发展注入强大外部资源。其次,不断完善技术市场体系建设,通过开通 “辽宁省网上技术市场”和“辽宁省产学研合作信息服务平台”,举办了各类科技成果对接会30余次,转移、扩散技术13000多项,全年全省技术合同登记成交额预计实现140亿元,同比增长8%;转化重大科技成果200项,新增销售收入240亿元,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加快。同时,围绕重点产业和领域,建立种业、机器人等8家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总数达到16个;新组建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2个,新增国家重点实验室两个。四是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全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30家,总数达到820家;新获批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13家,总数达36家。省创新基金投入4000万元和争取国家创新基金1.17亿元,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360余家,聚龙金融、森远路桥等科技型企业实现在创业板上市。锦州奥鸿药业等3家企业成为“国家创新型企业”,总数达23家,居全国第6位。
针对制约全省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问题,辽宁省通过加强省部联动和部门合作,着力加大科技攻关的工作力度,集中资源自上而下组织实施了一批重大攻关项目。在工业领域,组织产学研联合攻关,攻克AP1000屏蔽电动泵壳体制造等重大关键技术200余项,研制出世界首台特高压升压变压器(400MVA/1000kV)、国内首支瓦锡兰系列82T超大型船用曲轴、国内首个自主知识产权300英尺水深自升式钻井平台等重大产品50项。全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将突破4000亿元,增长28%,有力地促进了产业升级。
在农业领域,通过实施农业种子创新工程和丰粮工程,玉米百亩连片超高产田平均产量达到1017公斤/亩,水稻百亩连片超高产田平均产量达到837.1公斤/亩,均为历年大面积最高产量水平。
在人口与健康、公共安全、节能减排等社发领域,攻克了器官移植、人体动态识别等一批关键技术。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