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陈金源只用3个月就攻破4W三大模具制造难题,比国外同类模具制造周期缩短了5个月,提速2.6倍,而造价仅是国际市场的20%。为公司节约模具制造费用达1500万元,打破了欧洲和日本专家的“中国没有能力开发这种模具,更不可能3个月完成”的预言,国内外同行叹为观止。
1996年,“模具大王”开始从事气道技术攻关,先后开发研制出多种机型的柴油机进气道和模具,其中在4W、J5600、4Y、T9000、C3000新品四气门气道开发上连有斩获,打破国外在该领域的技术垄断,德国FEV专家不得不翘起大拇指,连声赞叹“OK”,世界再为此瞩目东方。
2010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表彰大会上,陈金源负责的超低排放柴油机气道及模具开发项目被授予二等奖,为广西取得了历史最好成绩。58岁接近花甲的陈金源再次闪耀中国工人的光辉。
陈金源在2011年玉柴高技能人才表彰大会上作玉柴技师协会工作总结
A.青涩小伙炼成“模具大王”、“气道专家”
去年3月29日,在玉柴集团高技能人才表彰大会上,记者有幸见到了久负盛名的陈金源大师,虽然两鬓间透出丝丝白发,但他敦厚慈祥的笑容,深邃明亮的眼睛,灵巧有力的手指,这些都告诉我们,这是一位具有职业天资和精湛技术的蓝领精英。他得知记者是久仰他这位土专家专克洋技术的绝活而来时,他乐呵呵地笑了。
陈金源告诉记者,他17岁初中毕业就进入玉柴成为一名普通的钳工学徒,在玉柴度过了42个不凡的春秋。问他一共创造过多少项技术革新,拿到过多少项荣誉,他自己也记不清了。
都说当工人是又苦又累的活计,但陈金源从做学徒的那刻起,就迷上了各种冰冷的器械,他自学数学、物理等,以便能更自如地摆弄硕大的机器,渐渐地他练就了高超的钳工操作技能。
1988年,广西举行首届机械工人技术比赛,他获得了中级钳工第二名。首战获胜,他信心大增,也看到在工人岗位上自己也能有出色的表现。从那以后,他几乎成了玉柴参加技能比赛的“获奖专业户”。
在徒弟们眼中,陈金源这位师傅,只要做跟模具有关的事情,无论多大的苦都能吃。在玉柴没建成大的气道测试台架前,陈金源时常背着近100公斤重的气道模具,坐火车前往天津进行试验。有一次,陈金源还买来一个铁质拉车运模具,试验完毕回到玉林,铁车都被拉断了。
尽管艰苦,但在陈金源的职业生涯中,仍有许多令他喜上眉梢的事情。
他向记者回忆,2004年,为研发轿车柴油发动机模具,他带领团队曾到广东取经,但碰了钉子,“这些都是日本进口的,我们没这个能力。”陈金源为此还到过欧洲考察,但当时德国生产一个这样的模具要价190万欧元,相当于1900万元人民币,还得耗时8个月。顶着压力回来后,玉柴自组了十几人的攻关小组,陈金源任项目组组长。3个月后,设计制造成功,只花了150万元人民币,而且一次就成功做出了样机。最终,这个项目成功申请了3项专利两项发明。
这个项目,玉柴给予了40万元的重奖。回想当年,陈金源自豪地说:“当工人也要当到顶天立地!只要研究院设计出什么样的机型,我们就能做出什么样的模具。”
玉柴,作为一个发动机制造企业,首要目的是节能减排,而是否有能力开发气道,则代表着一个企业的产品开发能力和技术水平高低。2007年初,公司领导找到陈金源,希望他研究气道技术。
陈金源二话不说就接下了这个硬任务,他心里十分清楚这个担子有多重。气道这种核心技术,仅掌握并垄断在德国、奥地利、英国、美国及国内少数专门的内燃机研究机构手中,每次外委开发一种气道及模具,都要花费几百万元人民币,且开发周期长。为了摆脱这种受制于人的尴尬,企业必须拥有完全属于自己的气道独立开发技术和制造能力。
陈金源带着5个徒弟最终成功开发出超低排放柴油机气道及模具项目,此举打破了洋人垄断四气门气道核心技术的局面,玉柴也由此成为国内首家能独立开发气道的企业。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