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成本战略”时代已经过去
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很大一部分依赖于低廉的成本。从传统意义上讲,中国制造业的成本优势,主要由三部分组合而成:第一个部分是数目巨大的廉价劳动力;第二个部分是改革开放急剧降低了中国经济的制度成本;第三个部分是人力资本增长得很快,有利于生产活动的观念、知识和信息大范围传播。最突出的是,大规模制造的组织知识在中国有了用武之地,这种知识的进步,是中国成本优势的重要来源。然而,随着经济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上述优势已经渐渐显现了不同的变化。
周林认为,从整体上讲,有三方面集中反映了低成本的优势变化。“第一个是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一些地方出现了所谓‘民工荒’,其实就是劳动力供求形势在局部上、阶段上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于提高中国工人、尤其农民工的待遇,有积极意义。但是从竞争上看问题,人工成本的上升,要有消化能力;消化不了,竞争优势就减弱;第二个是能源紧缺,这集中在油、煤、电的供应上;第三是土地,也是数量管制,地价和房租没有完全反映短缺。比如像华为、中集这样的一流企业,要扩大生产,土地也是很大的限制因素。”周林认为,对现代制造业企业而言,“低成本战略”已经不再行得通。
周林介绍,有研究表明,以越南生产为例,它的人工成本几乎是中国的一半,但如果是生产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加上研发、生产等后续步骤之后,越南的整个生产成本却要比在中国高出1.7倍。
“这也就是说,企业现在最有效的战略是从全产业链上着手。”周林表示,只有提高整个生产供应链的效率和水平,才可以有效降低总体成本。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