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工程机械行业的高速增长让所有的人都看到了市场的巨大潜力,2011年更多的产能将得到释放。在国内的重点区域市场,在制造商与代理商的合力下,销售投入的力度将更大,竞争将更为激烈,特别是挖掘机、装载机和起重机等重点产品。
然而,很多问题依然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比如各个子行业是否还能保持2010年的高增长速度,各地的经济增速是否有变数,原材料的价格是否有巨大的波动风险,国家是否会开始新一轮的政策调控等等。我想,很多事情本该淡化,以平静的心态去迎接新周期的起点,与其纠结,不如淡定,抱着对政策调控效果的希冀,对国内所有民众和政府在这场新的转折过程中,会有更积极、稳健的举措来把握未来国民经济的发展。
尽管金融危机之后,经济复苏的确定性使得市场存在基本面的支撑,未来的经济将维持稳定增速,而通胀压力加剧可能导致密集的政策调控,这种态势越来越像2007年的情况。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转型进入深化阶段,经济转型有望破局,并将催生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其中收入分配政策调整推进消费持续升级,新型城镇化带动房地产相关行业持续增长,产业结构升级将提升高端装备制造业等产业的竞争优势,工程机械的智能装备等高端产品将受益于此。
基于目前掌握到的各方信息,本篇封面文章对2011年中国经济的大体走势和工程机械行业下游产业未来的运行情况,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以期能够在这开局之时,对各企业制定和修正自身的年度规划,给予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经济
稳健增长,GDP2011年增速将达到9.5%
2010年12月27日,央行召开第四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会议报告中认为“2011年世界经济有望继续恢复增长,我国经济向好势头进一步巩固”。从2008年四季度开始,央行就开始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一直持续到2010年三季度。本次会议提出“认真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意味着“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彻底退出。“稳健”货币政策的主要目的显然就是“稳定价格总水平”。
2010年中国经济虽然受到下半年世界经济复苏放缓的影响,但全年仍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预计2010年全年GDP增长将不低于10%。2011年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增长动力,“三驾马车”中,消费将保持稳定增长,外部需求面临诸多不确定性,投资仍将是保持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预计全年GDP增长将达到9.5%。从GDP的季度增长态势看,2010年的高基数将使2011年一季度GDP增速有所回落,但从二季度开始将出现反弹,呈现逐步上升态势。通胀在稳健货币政策的调控下将高位回稳,预计全年CPI上涨3.8%,PPI上涨4.5%。 截至2010年12月初,已有7个省(市、自治区)的“十二五”规划思路正式出炉,除了北京外,其他地方政府明确提出了经济增长目标,其中四川、黑龙江、广西等省份提出GDP总量要在5年翻番,上海、广东政府提出GDP年均增长8%的要求,西藏则提出年均经济增长12%以上。“十二五”期间地方政府投资有望进一步扩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清理有望在2011年初清理完毕,解除地方政府扩大投资的主要阻碍因素,2011年地方政府投资将加快增长。
房地产
2011年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
2010年1-11月全国63个主要城市土地成交金额为1.275万亿元,较2009年全年增长11%。根据2010年1-11月63个主要城市及历年年末已完成的土地出让情况,加之在调控背景下年末开发商资金链普遍紧张、资金成本上升、囤地空间杠杆缩小等因素,预计2010年全年全国土地成交金额约为1.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9%。
2010年11月底,胡锦涛总书记再次强调:“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12月初,中央政府已决定2011年拟投资1.4万亿元建设1 000万套保障房。与2010年580万套相比,增长72.4%,新增的420万套住房中公租房占主要部分。根据2015年基本住房保障目标解决4 700万户家庭住房问题以及沿海主要城市主要提供公租房的目标来看,未来5年全国保障性住房的年建设目标将不低于1 000万套,每年建设规模不低于5亿m2。
短期来看,2011年1 000万套的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规模远超市场预期(政府原计划2011-2012年各建设500万套),这将对2011年的商品住宅市场构成较大冲击。2010年580万套保障性住房计划投资额为7 800亿元,10月份到位7 000亿元。2010年底100%投资完成,60%将竣工。580万套×50m2=2.9亿m2。2011年,1000万套×50m2=5亿m2,两年7.9亿m2。2011年5亿m2的建设规模相当于2007年、2008年、2009年和2010年各年全国住宅新开工面积的67.6%、60%、64%和42%。
政府利用有限的财政,主要采取贴息的方式支持市场主体和社会机构从商业银行融资用于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租金收入用于偿还公租房贷款等。通过土地出让、社保基金、银行信贷、企业年金和保险资金等渠道筹集建设资金,政府通过财政贴息撬动社会资金参与的模式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未来5年中国保障房的建设将因此提速。也将有效地减轻保障房建设过分依赖土地财政。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