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被认为是“起大早、赶晚集”,姗姗来迟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仍令市场惊羡不已。根据昨日国家发改委在网站披露的“缩减版”框架,记者注意到,与2006年的初稿相比,长三角地区发展的战略定位有了明显的扩容。其中,“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中心”的定位首次被提及。
《规划》冠于长三角地区发展定位的全部名头包括: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而《规划》为此设定的具体时间表更是激动人心:到2015年,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20年,力争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定位】首提现代服务业中心
由于在文件中首度提及要将长三角区域打造成 “现代服务业中心”,这一新提法也被学界解读为发展战略定位、乃至未来政策倾斜的重要方面。记者了解到,事实上,除了上海这一现代服务业区域核心以外,杭州、南京等长三角地区的领军城市也都早已开始了“现代服务业”的对接之旅。
根据杭州市委政策研究室研究室副主任何利松的预计,到2015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将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0%,而其中的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在全市生产总值中的占比要达到17%,而政策上也打出了“套餐系”的组合优惠。
南京也曾出台打造现代服务业的一揽子规划,包括打造物流基地、高新区软件园、产品交易市场和商贸、商务服务等集聚区项目。苏锡常则将台湾服务业作为引资重点,早在2005年苏州赴台招商团组中,就有一半是针对服务业项目。而无锡则定位于打造产业高度融合、集群化发展的服务业高地。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金雪军表示,新规划进一步明确长三角的特殊定位,相对于皖江规划、黄三角规划,此次的长三角规划更具综合性,强调服务业、制造业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院长肖林则认为,上海的转型和发展也一定要放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大格局中,只有长三角一体化到了一个高度,上海的“四个中心”建设才能形成新的跨越。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大城市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高汝熹也表示,上海作为中心城市,经济能量相对周边并不存在明显的强势,“边强心弱”的格局对上海的发展也充满了挑战。根据肖林的设想,上海接下来要在“十二五”规划里对接长三角区域规划,进一步加快长三角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社会保障、能源建设等方面的一体化。
【框架】新增多项重点任务
根据发改委对外公布的信息,《规划》提出了城镇发展与城乡统筹、产业发展与布局、自主创新与创新型区域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与布局、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与公共服务、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对外开放与合作八个方面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并明确了保障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其中,自主创新与创新型区域建设、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对外开放与合作等内容都是此番新增。
从任务内容看,中央对长三角的发展要求呈现高端化。而统计也显示,2009年苏浙沪三地生产总值就已达71794亿元,长三角GDP首次超过1万亿美元,若把长三角看成一个经济体,去年其GDP总量排在全球第11位,列俄罗斯之后、韩国之前;若按2009年统计核算的中国国内生产总值300670亿元计算,长三角GDP生产总值约占全国的21.4%。
《规划》描述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20年,力争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这比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前5年,比2008年底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中胡锦涛提出的“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早30年。
国务院在批复中强调,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人民政府要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制定实施方案,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抓紧推进相关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加强对 《规划》实施的指导,研究制定贯彻落实《规划》的具体措施,在专项规划编制、项目安排、体制创新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