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振兴项目”和以往项目最大的不同,是国家要求项目选择要与企业改制结合起来,项目申报的同时,企业改制的方案也要一起上报。同时原则上要国家引导,企业作为投资主体;选择一些装备制造业、原材料工业等领域的项目;同时要能增加就业和促进企业进步。
上不上新项目,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一个敏感的话题。其中,是用一定规模的增量启动存量的改制,还是重蹈以往的“项目怪圈”,最为引人注目。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终于敲定“振兴东北”的首批百个项目,总投资额610亿元,而且绝大部分项目将享受国家的贷款贴息优惠政策。“振兴东北”最终还是从项目入手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中央企业全国布局对接振兴东北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办公厅主任、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刘世锦认为:“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上一批新项目是必要和可能的。没有一定规模的增量,存量的改制和改组往往难以推动。”
记者从东三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求证,从项目的分配来看,重工业基础最为优越的辽宁省获批的项目最多,有52项,总投资额突破440多亿元,占全部投资的72.5%;黑龙江省37项;吉林省11项。
项目的选择基本圈定在装备制造业、原材料工业和农产品深加工项目范围内。这也是中央对东北产业发展的定位,预示了东北今后的发展方向。如黑龙江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工业经济发展处处长乔培告知记者:“黑龙江的37个项目主要集中于5个领域:装备制造业、石油化工业、农产品深加工业、医药工业和冶金工业。”
一些民企,如大连亚明汽车部件制造有限公司投资额几千万元的小项目也获得了批准。
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大连市,以17个项目排在东北各城市之首。包括大连石化公司的“加工进口含硫原油技改项目”以及大连造船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和大连新船重工有限责任公司的项目等。沈阳市获批的项目有9个,总投资额不过10个多亿,而大连石化的一个项目就达到了90多个亿。
沈阳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工业经济发展处副处长王庆解释,这主要是因为大连有许多中央直属企业,并集中于资金占用量大的石化、造船等领域,而沈阳的中央直属企业主要在机械制造等领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部副部长吕薇分析,从项目的选择上看,事实上是把中央企业的全国布局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结合起来了。一些酝酿很久、也符合国家产业发展需求的项目,如造船、石化、钢铁等重要领域的项目放在了优先发展的位置。
振兴东北的项目涉及的重点企业多是中央直属企业。如大连石化是中石油集团在大连的分公司,大连造船重工和大连新船重工是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所属的骨干企业。此外还有鞍山钢铁等。
大连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工业经济发展处副处长潘接告知记者,大连市一直在与中石油等探讨合作方式。
大连石化因为地理位置重要、经济效益好,一直是中石油优先发展的炼化企业。而大连市长夏德仁在与市石化行业厂长经理座谈会上也曾表示,政府希望通过大力发展石化产业来拉动大连的GDP增长。对石化产业的支持力度肯定会比原来更大。
潘接表示,大连是中国两大造船基地之一,另一个是上海。大连的造船厂是中国造船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有要在10几年后形成世界造船大国的目标,造船的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也是国家着力推进的领域。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北方公司的主体在大连,发展目标与大连地方经济发展的目标一致。
在大连市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总体思路中,对船舶工业明确提出要以发展大型油轮、第五代集装箱船、海上钻井平台等高端产品为重点,加速造船配套工业园建设,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的造船业基地。
所以大连有关造船基地装备和其他配套产业的项目更易获得批准。
增量能否发挥杠杆作用
目前,“振兴东北”的首批百个项目大部分还未开始上马,项目“输血”能给东北经济的发展带来多大改观还未可知。
此前,对东北是否应上大批新项目一直存在着争议。因为建国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在全国新建、改建了156个重点建设项目,其中有57个落户在东北三省。这些项目对国家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目前也因历史原因背负了不良贷款的包袱。
吕薇认为,无论在东北还是其他地域,项目是否有前景,关键看项目的来源是市场选择还是地方政府要来的,项目主体是不是市场竞争主体。如果根据市场竞争需求选择项目,企业一般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过去由政府运作而非通过市场选择的项目,往往造成“项目建成之日就是停产之时”,继而是企业巨亏,职工下岗。在东北,能举出许多这样令人扼腕的案例。如吉林省的“一号工程”“大液晶项目”,投资30亿元,建成后才发现市场需求不足,企业陷入困境;吉化公司的阿尔法-高碳醇项目,也是投资数十亿元,刚开始运转就行将就木;还有被誉为我国轮胎行业摇篮的黑龙江省桦林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子午胎项目”,建成后成了每年吞噬成百上千万元资金的技改黑洞。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的研究员罗仲伟认为:“仅靠一定的增量,能使企业暂时摆脱债务负担,但如不解决根本的机制问题,当‘再投入’效益发挥完毕后,企业又会重陷以前的困境中去。增量能否起到杠杆的作用,企业转变机制是根本。”
可见,项目成败的关键还要看市场前景和企业的机制。
黑龙江省计委的乔培表示,过去的确有些项目失败了,所以这次项目选择非常严格,对每个行业的规划作得很详细。资金来源力求多渠道,除了银行支持外,更要企业自力更生和寻求投资主体多元化。
比较“振兴项目”和以往项目最大的不同,是国家要求项目选择要与企业改制结合起来,项目申报的同时,企业改制的方案也要一起上报。同时原则上要国家引导,企业作为投资主体;选择一些装备制造业、原材料工业等领域的项目;同时要能增加就业和促进企业进步。
刘世锦建议:“新项目不仅要成为经济上的新增长点,同时要成为新体制和新机制的增长点。新项目要靠新的投资者,既保证东北地区的新投资者,更要重视东北地区以外,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的新投资者,重视境外的新投资者。”
据国研中心调查,东南沿海地区部分颇具实力的民营企业对投资装备产业和基础产业积极性较高,东北地区的一些民营企业也有同样意愿,但受到现行审批制度的制约。审批制度的改革,将有助于这种积极性的释放。
刘世锦认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财政资金原则上不投向竞争性领域的新项目。新项目要有新体制,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多元化产权结构和有效率的内部治理结构。如果继续用老办法建新项目,很可能重蹈覆辙,搞出一些新的包袱。总之,就是‘盘活存量’、‘扩大增量’和‘改善环境’。”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