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晋文公诲人不倦培养人。
在企业处于困境时,“空降兵”诚然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长期却很难融入企业文化。而只有在平时就注重培养自己的人才,尽大可能地挖掘现有人才的潜力,才能形成良性的选拔用人机制,形成特色的企业文化,以达成共同的目标。晋文公虽然流亡近20年,却培养了自己的优秀人才,可以说“有所失必有所得”。
晋文公(公元前697年-公元前628年),初为公子,谦而好学,善交贤能智士。后受迫害离开晋国,游历诸侯。漂泊19年后终复国,杀怀公而立。文公对内,拔擢贤能:以狐偃为相;先轸为帅;赵衰(赵国先祖)、胥臣辅其政;栾枝、冀缺佐其事;郤溱、霍伯将其兵;贾佗、阳子制其礼;魏犨(魏国先祖)、荀伯御其戎。晋民各执其业;吏各司其职。晋国由此大治。对外,联秦合齐,保宋制郑,尊王攘楚。作三军六卿,勤王事于洛邑、败楚师于城濮,盟诸侯于践土,开创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文治武功,昭明后世,显达千秋,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为后世儒家、法家等学派称道。
一说起周游列国,人们往往会联想到孔子。但比孔子更早周游列国的人,实际上是晋文公重耳。重耳比孔子要大一百多岁,那时的交通环境比后来孔子时期,更为艰险难行,困难重重。
重耳为了躲避晋惠公的追杀,从晋国逃到北方的翟国;在这里生活了12年后,历经两千里途程,经过许多小国,到达了最东边的齐国;然后,又来到最南边的楚国;又从楚国来到最西边的秦国;又从秦国返回到北边的晋国。重耳绕着中国(周朝)转了一大圈,整个天下都被他踏遍了,因此,他自然也就成为人缘最广、见识最多的一位春秋君主了。
可是,重耳流亡只是表象,难能可贵的是,在他近20年的流亡生涯中,为自己积攒了一笔最大的财富,那就是他后来治国的股肱之臣。如赵衰、狐偃、狐毛、胥臣、魏犨、狐射姑、先轸、颠颉、介子推。患难之中见真情,这种在最困难的时候培养起来的人才是最值得信赖的,后来的事实也证实了这一点。
四、楚庄王容人大量留住人。
企业把人才选拔进来,无论是关心也好,培养也好,其关键是留住人才。想要留住人才,就应该有容人之量。人无完人,各类人才都会有这样那样的短板,作为一个企业家一定要学会包容。“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即是此道理。楚庄王的容人之量颇值得企业家体味。
楚庄王(?—前591年),又称荆庄王,出土的战国楚简文写作臧王,汉族,姓芈,熊氏,名侣,谥号庄。楚穆王之子,春秋时期楚国最有成就的君主,春秋五霸之一。庄王之前,楚国一直被排除在中原文化之外,庄王自称霸中原,不仅使楚国强大,威名远扬,也为华夏的统一,民族精神的形成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楚庄王“一鸣惊人”的故事已经是家喻户晓了,但是很少人注意到,他蛰伏三年的目的。其实楚庄王在蛰伏的三年当中,主要是用来观察局势,特别是考察臣子的行为,等真实的情况了如指掌后,他就立即行动起来,整顿朝纲,任用贤才。比如伍举、苏从等,最后终于在这些人才的帮助下,一血城濮之战的前耻,成就霸主伟业。
“绝缨之宴”是楚庄王有容人之量留住人才的最好诠释。楚庄王蛰伏三年挫败若敖家族真正执掌大权后,举行庆功晚宴,让爱妾许姬敬酒。忽然一阵风将蜡烛全部吹灭,一醉汉把持不住对许姬非礼,许姬奋力挣脱顺手揪下那人的帽缨,向大王告状。楚庄王马上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命曰:“勿点灯,今日与寡人饮,不绝缨者不欢。”于是,所有的大臣和将军不敢违抗命令,都把自己帽子上的璎珞全部摘了下来。七年之后,楚庄王在攻打郑国时,险些遇难,关键时刻一位将领挺身而出,奋勇救出庄王。楚庄王随即大肆行赏,方知此人名曰唐狡。但唐狡坚决不受赏赐,并坦承当年非礼许姬之人就是自己。
五、秦穆公任人唯贤使用人。
企业无论是选拔人、关心人,还是培养人、留住人,最终目的还是让人才发挥最大作用,即使用人。秦国由一个西北闭塞的蛮夷国家一跃而成为春秋五霸之一,进而为统一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其在用人之道上肯定有其过人之处。
秦穆公(?—前621),春秋时代秦国国君。汉族(当时称“华夏”),嬴姓,名任好。在位三十九年(前659年-前621年)。在《史记》中被认定为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非常重视人才,其任内获得了百里奚、蹇叔、由余、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等贤臣良将的辅佐,曾协助晋文公回到晋国夺取君位。周襄王时出兵攻打蜀国和其他位于函谷关以西的国家,开地千里,因而周襄王任命他为为西方诸侯之伯,遂称霸西戎,为四百年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石。
秦穆公的用人之道是最为令人称颂的,因为他不计较年龄、身份和地位,用五张牛皮换来了七十多岁、当时还是奴隶的百里奚,并请“五羖先生”百里奚当左相国,后来百里奚推荐了自己的朋友蹇叔和蹇叔的儿子西乞术、白乙丙,秦穆公又拜蹇叔为右相。这样,秦国就组成了七个常委的领导班子:秦穆公为法人代表;百里奚为左庶长;蹇叔为右庶长;公子絷为副庶长;孟明视、白乙丙和西乞术分别为三帅。秦国就在百里奚等贤臣的帮助下使得秦国日益强大,打败了当时强大的晋国,当上了中原的霸主。
当企业不断抱怨如何招不到人才、培养不了人才、留不住人才、人才发挥不了作用的时候,秦穆公任人唯贤、楚庄王容人大量、晋文公诲人不倦、宋襄公爱人以德、齐桓公因人制宜的案例,也许会给我们很好的启示。任何一个国家或企业的兴盛,人在其中占了绝对的优势,选好人、养好人、用好人,企业才有生机,才能持久。
构筑起企业大厦的不是形形色色的高楼,而是企业蕴藏着的各式各样的人才,这些隐形的资产才是企业最大的财富。企业要想持久,就要想办法养、用、留住这些财富,真正做到人员流动,人才不动,人员流失,资源不失。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