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拖开展“牢记使命创新发展”厂史教育活动以来,数千名员工参观了东方红农耕博物馆。对他们来说,既是学习,也是激励。参观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东方红情结。
老员工回首峥嵘路
“一进门就看见我们自己生产的1204拖拉机,再往里走,是不同时期生产的拖拉机展品,好像翻开了我30多年的工作经历,真让人激动。”三装厂机三车间的张忠敏已经工作33个年头了,他说,东方红农耕博物馆里那台上世纪80年代生产的40拖拉机,是他20多岁时生产的,现在看到格外亲切。
“我是一拖的第二代。”一装厂纪委书记蒯嘉林说,从小就在这个地方,没离开过一拖。到农耕馆参观,他看到那台18年无大修的功勋车特激动。2002年,他到青龙山农场出差时,还特意找到置换功勋车的东方红C1002,C1002被机手系上了红丝带,他们也对东方红产品寄予厚望。
一装厂质量部检查员张冬梅是一拖的第三代,1988年进厂。她说,父亲和爷爷都很关心一拖,过段时间就要问问她厂里的事情。如果农耕馆能对父亲和爷爷这样的退休老员工免费开放,让他们也能了解厂里的发展,那就更好了。
新员工拥有新情结
“震撼”,三装厂企业发展部的何况这样形容他走进农耕馆的感觉:“那些拖拉机都是老一辈辛勤工作的结晶,作为一拖年轻的一代人,我为他们感到骄傲和自豪。那些展品传递出的文化和信念也激励和促进我们在这片沃土上奋斗,洒下青春的汗水。”
一装厂计算机中心的王行说,农耕馆中若能有一些展示拖拉机工作原理的模型就更好了。这样能一边参观整机,一边了解科学知识,农耕馆也就具备了科技馆的功能。
再续东方红辉煌
参观后,一装厂质量部检查员李宗敏写下了这样一段饱含深情的话语,浓浓的感情道出了每个一拖员工的心声:
“农耕馆中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将我一步一步地带入一拖成长的历程中,感受她在时间长河中沉淀下来的厚重底蕴,领悟她在风雨坎坷中传承下来的精神内涵,反省我在一拖发展中努力付出的微薄力量,期盼她在世界舞台上创造出辉煌佳绩。”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