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一条红色地毯铺进了厦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车间,一台披着彩带的装载机在热烈的掌声中徐徐驶出车间,标志着厦工在全国同行中率先迈过了年产销超万台的门槛,成为中国工程机械制造的领军企业。副市长徐模和厦工的领导及部分职工,还有《中国工业报》等媒体的记者见证了我国装载机行业的历史性时刻。厦工年装载机产销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的卡特彼勒。
《中国工业报》总编辑杨青说:“几年前,装载机同行们都在说,什么时候我国才能出现年产销万台装载机的企业呀。没想到今年梦想就变成了现实。”年产销量万台是企业集约化和竞争力跃上新台阶的重要标志。在装载机行业中,厦工的生产能力不是最大的,技术开发能力也不是最强的,在只有5000台生产能力的条件下,率先实现产销1万台,不能不说是奇迹。因此,不少同行和专家都在探求厦工成功的奥秘。抓住庆典仪式的空隙,记者就以上问题采访了厦工董事长王昆东。他认为,厦工在全国同行中率先实现年产销装载机超万台,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拥有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能够打硬仗。通过制度改革,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
第二,有效地开展专业化协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有60%的部件是从企业外部采购的,产品销售主要靠代理经销商。单靠厦工自身的资源,无论如何,年产销是不可能达到万台的水平。
第三,坚持从国情出发,使产品具有较优的性价比,从而发挥出自己的比较优势。像卡特彼勒的产品,尽管性能好,但价格太高,很难被市场接受。目前中国装载机市场是全球增长最快的,竞争也十分激烈,大大小小的企业都在争夺地盘,有人形容为军阀混战。世界工程机械的头号企业卡特彼勒也已经放话,在中国市场将有大动作。业内人士分析,中国装载机行业的走势有可能和家电行业一样,最后形成几个民族品牌,与国外品牌抗衡。这些品牌企业可能是国有的,也可能是民营的,也可能是混合的。
在这种形势下,厦工调整了未来3年的发展战略,占地148万平方米的、中国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基地厦工工业园正在加快建设中,公司力争在明年一季度全面投产。明年厦工产销量将达到15000台,销售收入30亿元;2006年销售收入60亿元。这些计划,折射出厦工要成为中国工程机械著名品牌和世界知名的中国民族工业品牌的抱负。
改革开放以来,厦工公司率先在全国工程机械行业闯出一条依靠专业化协作,被誉为“厦工模式”的发展道路,1994年,厦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在上交所挂牌上市,又开创中国机械行业企业上市的先河。1995年,厦工集团成立。几年来,厦工产销量连续高速增长。2002年实现年产量近8000台,今年更可望实现12000台,销售收入23亿元。目前,厦工装载机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20.1%左右。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