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稳根清楚,企业一旦解决了“为谁干”的问题后,紧接着就应该着手解决“怎么干”的问题。然而,在三一重工集团,这个顺序却是恰恰相反的。事实上,早在1993年,三一重工集团就将混凝土输送泵作为进军工程机械领域的敲门砖。
在当时的中国大地上,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品牌的工程机械混凝土输送泵几乎没有,能够看见的基本都是一长串的洋货。比如,利勃海尔、卡特彼勒、蒂森克虏伯、普茨迈斯特、小松等居于全球500强企业生产的设备,它们占据着国内95%以上的机械市场份额。
虽然当时在国内,也有徐工、厦工、柳工等重工企业,但它们都属于只能够分享到一点点蛋糕的国有大型企业。当时的重工领域,也只有国企与外企之间的竞争,还从来没有民营企业介入过。而三一重工成了当时在中国敢分吃重工企业这只螃蟹的第一家中国民营企业。因而梁稳根也得到了当时源自民间颁发给他的一个很有分量的称号——民营重工第一人。此后,三一重工在梁稳根等人的领导下,果敢而又机智地冲进了国内当时开放时间最早且开放程度最大的重工领域,并且演绎了民营、国有、外资三种力量在国内十几年既合作又交锋的发展史。
其实,在当时,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下的中国工程机械领域,其未来的价值与财富只能用一个又一个的“涨停板”来形容。善于博弈的三一重工瞄准了这个势头,并及时亮出了自己的“宝剑”。换句话说,梁稳根和其他几位伙伴发现了这其中蕴藏着的巨大的能量、财富与价值,接下来就是他们如何利用能量,挖掘和创造出财富以及实现价值了。
不过,在当时,三一重工进入工程机械行业时,常规的发展之路无非有两种:一是走引进、消化、吸收的路子,斥巨资引进跨国企业和国内企业家技术,即“拿来主义”;二是与国外大型企业合资,以市场换取别人的技术。当时国内的辽宁、沈阳、湖北的几家生产混凝土和拖泵的国有企业,便是走的第一条引进技术的路子。由于混凝土拖泵的主要结构中零部件占大头,而国外企业并没有将核心零部件的技术转授给这几家企业,因此它们每生产一台产品都不得不从国外引进零部件,可想而知,这些零部件的成本是相当昂贵的。因此,这几家国有企业除去成本,只能赚到一点辛苦钱。
不幸的是,这几家企业走的“拿来主义”的路子让他们很快地消失在了历史的潮流中,而市场上也看不到它们的产品了。这个结果其实是必然的。因为这几家企业将自己恰好放在了一个“无法由此及彼”的位置上。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旅行者向一个农夫打探怎么才能走到附近那个镇子。农夫对旅行者说:“顺着这条路走一英里后,见到一条岔路,再左拐。”不过,农夫马上又接着说:“不行,不行,这样走是到不了你要去的那个镇子的。”思考了一番后,农夫突然拍了拍自己的脑袋说:“这样吧,你先掉过头去走上半英里,见到标有不许前行的标志后再往右拐。”旅行者道谢后,正要掉头,却被农夫拉住了,农夫说:“我记起来了,如果这样走,也是到不了小镇的。”此刻,那位旅行者露出了一脸的狐疑。农夫思考了很长时间之后,对旅行者这样说道:“年轻人,要知道,从这里是无法到达你想要去的那个小镇子上的。”
事实上,这位旅游者正好处在一个“无法由此及彼”的位置上。很显然,处在这样一个位置上是走不通的。梁稳根很清楚这个道理,如果当时的三一重工要“由此及彼”,那么以上那两条路都是走不通的。梁稳根表示,三一重工此时的年销售额还徘徊在1亿元左右,由于资金不足,根本就没有能力购买新技术,更何况,美、德、日等世界行业巨头对输出技术相当慎重,还设置了层层壁垒。而如果用合资的方式,以自己的市场换取别人的技术,结果只能是给国外企业当“搬运工”,最终也只能是以低质、低价、低配置的传统“中国造”到市场上去竞争。显然,这并不是三一重工和所有三一员工所追求的。即便迫于无奈要走外资合作这条路,但由于该行业的巨头和中国企业的合作通常都有排他性的条款要求,而三一重工集团在他人的眼中只不过是一个“小萝卜头”,用三一重工总经理向文波的话来说就是:“我们也想过走外资合作这条路,但是人家看不起咱们。”
“世上本没有路,只要三一人走出来了,也就成了三一重工集团自己的路。”梁稳根和他的三一人都是这样想的,当然,这并非理想主义的空想,三一人一直都是这样做的:“不依靠国外技术,走国内非常规的技术创新之路。”把实际行动建立在三一人深入细致的调研基础之上。梁稳根通过考察还发现,如果对美、德、日等行业巨头的混凝土机械技术完全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和做法,其实并不完全符合中国的真正需要,同时也有着许多弊端。
比如,美、德、日等国家早就已经实现了机械工程城镇化和工业化,它们的建筑高峰期早已过去。目前,它们的技术更适合于西方发达国家的需要,即小工程和多层建筑等,所用的设备排量小、压力低。但在中国,特别是北京、广州、上海、深圳等大城市,那些拔地而起的高楼,就像比高一样,一个高过一个。中国的工程量也是一个比一个庞大。而国外的设备排量小、压力低,打不高的缺点就会凸显出来。国内的客户对此感到不满意,同时,工程机械领域的客户注重的是产品的技术和质量,加之较为普遍的工期限制,因而对设备服务的完备性和及时性要求更高。虽然美、德、日等行业巨头的设备很先进,质量也不错,但它们的弊端恰恰就在设备服务上。因此,可以这样认为,解决技术、质量和设备服务的问题成为了中国工程机械走向成功的关键。
梁稳根一直认为,要想把三一重工此前定位的主要产品即混凝土输送泵做好、做精,唯一的办法就是自主研发,滚动式发展。梁稳根之所以选择了混凝土机械作为企业主打产品,还有一个原因,即混凝土机械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基础建设的常规武器,全国各地对它的需求量都非常大,而对它的应用也十分广泛。比如,它可以运用到民用建筑、大型水利基础建设、工业、国防施工等许多重大工程建设中。梁稳根指出,在重工业发达的西方国家,混凝土生产的先进程度是相当关键的,同时它也是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标志。因而,作为追求“产业报国之梦”的三一人而言,这个制高点是必须拿下的。
顺便提一下,与三一重工企业一江之隔的“同城双雄”中联重科,也与三一重工所定位的产品类似。在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的带领下,实施了并购“核裂变”战略,之后中联重科以60%左右的令人惊讶的增长速度成长着。无疑,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中国混凝土机械行业蕴藏的巨大的财富和价值。
随后梁稳根喊出了“瞄准跨国公司,走出一条‘中国创造’之路”的响亮口号,三一重工集团接下来的重点将放在技术攻关战和创新焦点战上。与此同时,梁稳根告诫自己,也告诫所有三一人,永远不要让自己站在一个“无法由此及彼”的位置上,否则,你永远不可能到达终点。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