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之后,向文波一定会铭记“硝烟弥漫”的2012:这一年年初,三一重工一个月时间即并购全球混凝土第一品牌——德国普茨迈斯特(业内俗称“大象”);这一年,作为行业领军“三巨头”之一,三一重工与同城企业中联重科各种“门”事件层出不穷,杯葛不断;这一年,因为美国风场项目,三一集团拿起法律武器,愤而起诉美国总统奥巴马及美国外资投资委员会(CFIUS),创下美国司法史上“第一诉”;这一年底,三一集团决定将总部由长沙迁至北京,开启第三次创业。
这么多纷纷扰扰,背后都少不了向文波的身影。作为三一集团董事、三一重工副董事长兼总裁,他只能迎“风”向前。
但外行关注“口水”,行业减速和企业如何练内功反而易被忽略。历史上,伴随着美国和日本先后崛起,前述两国的工程机械市场份额均曾一度占据全球“半壁江山”;而后,因应本国项目减少和“新兴大国”的崛起,这一比例开始下调。
正是在此情形下,自“徐工事件”后忙于扩张而相对疏于业内“发声”的向文波,开始借助个人微博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三一内部也将2012年定义为“国际化年”“内部管理年”的战略转向。
2012年,作为三一重工告别“野蛮生长”的成人礼,内向整合与创新其实才是其能够再次优雅起舞的关键。
制度性“补课”
因为高速增长,员工培训这一块儿实际上被忽略了。比如说研发人员,公司这几年新招了很多应届毕业生,这些人没有实际工作经验,趁这个时机我们安排他们到车间实习,这其实是正常环境下必须要做的,但因为过去几年高速增长被耽误了的工作。
如果谁说向文波等三一高管并不是擅长媒体传播和公关、长袖善舞的人物,估计不少人会觉得难以置信。但事实是,2011年4月之前,三一集团一直未有使用公关公司的习惯,这使得向文波与媒体的接触更多是接受采访、出席活动,与企业家圈子交集不多。每次三一“有事”,尚未见得哪位传媒高层、舆论领袖出来为其“站台”。
可2011年,三一重工上市已经8年,当年公司的营业额逾500亿元。即便三一重工身处工程机械行业,产品营销更多属于B2B范畴,但企业规模大了,与外界的联系千丝万缕,企业内部任何的风吹草动都不可能不引人关注。
正是在这样的情形下,早在2011年年底即将2012年定为公司强化管理、向国际化进军的战略转向年,向文波们仍然并未意识到一场“裁员门”风波已经在酝酿。
2012年年初,包括大象中国员工抗议被三一收购、并购“路条”存争议、三一可能裁员数千人等负面消息此起彼伏地见诸报端,这对于刚刚一举并购了德国大象正沉浸于喜悦中的三一高层来说,无疑像甜点用完后发现盘子底飞出数只“苍蝇”,恶心之外,怎样解释和应对明显缺乏章法。
半年多后的2012年底,向文波通过微博对媒体透露的信息表明,他参加媒体年会时,一位采写过三一“裁员”的记者向其解释了报道中的“误会”,向文波因此与其“相逢一笑泯恩仇”。而在2011年年底采访中,他即坦承,三一重工过去包括中国的工程机械行业经过连续多年的高速增长后,“需要沉淀下来,好好抓一抓内部的企业管理”,包括管理跟素质的培训、产品质量的提升,就像“打仗一样,你打了一场大的战役后是需要休整的,你不可能持续每年都保持百分之几十的增长”。
事实上,正是因为这些内部培训和“调岗”等企业的“制度性补课”动作,让一些三一员工选择离职,并进而被放大。
“实事求是地讲,处在经济宏观调控时段,你抓紧做一些基础性工作,比如说对员工进行培训,无可非议。过去几年来公司高速增长,员工近乎翻倍增长,2009年员工才两万多人,现在是五万多人。因为高速增长,员工培训这一块儿实际上被忽略了。比如说研发人员,公司这几年新招了很多应届毕业生,这些人没有实际工作经验,趁这个时机我们安排他们到车间实习,这其实是正常环境下必须要做,但因为过去几年高速增长被耽误了的工作。”向文波说,“可有员工不接受,认为是惩罚性安排,我硕士研究生怎么能去当工人、怎么能去干工人的活,他们就受不了,说这是公司有什么目的。”
此外,三一自创业开始,一直将售后服务放在特别重要的高度上,希望“穷尽一切手段将服务做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但随着公司规模不断增大,怎样进一步激发一线营销队伍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让听得见炮火的人做决策”成为重要议题。而借鉴卡特彼勒等全球领先企业做法,代理制成为必然举措,基于此,三一重工原有的数千名营销人员随着各省服务子公司“转制”出去,也造成三一员工数量减少。
当然,2012年三一到底减员多寡,尚需三四月才发布的2012年报予以确认,但翻开三一发展史不难发现,如果说2012年前,三一的发展更多以强调服务质量和研发投入为驱动,其2012年之后的发展更多需要靠国际化和制度的精细化做支撑。
“中国质量协会2011年7月第一次发布工程机械用户满意度调查,三一在14大类产品中占据8项第一、4项第二,正是因为用户认可。年景好时,企业都会抓紧扩张、抢收抢割,相对忽略了内部管控;而年景不好,从内部总结经验、完善管理制度,提升员工素养,为下一个经济周期储备力量。”向文波说。
三一重工某中层告诉记者,2012年,公司管理上更为关注“一强”(强大核心价值观)“两化”(国际化和信息化)“三优”(产品、服务和人才)和“三建控制”(成本控制、逾期存货与风险控制、投资节奏控制)。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