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1868年投资5000瑞典克朗,买进山特维克的第一批股票,那么到2010年,这笔股票的市值,将高达2.41亿瑞典克朗。
这家150岁的瑞典企业,其总部一直矗立于发源地山特维肯——一个仅有3万人口的偏僻、秀丽的小镇。然而,42岁的新总裁Olof Faxander上任不到一年,便一声令下,将总部从小镇迁到斯德哥尔摩。
“阻力很大,但不得不搬。”Olof Faxander坦言,想把国际化的领导团队吸引到公司来,在山特维肯小镇是有一定难度的。
其实,山特维克也恰逢公司高管退休潮,Olof正好借此改革公司的核心管理层,引进了第一批外国人进入执行管理团队。山特维克大中华区也迎来了首位中国总裁——前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公司大中华区总裁张志强。
Olof Faxander希望通过加码新兴市场来平衡欧洲危机和全球经济下滑对公司的影响,甚至把集团全球董事会第二次搬到了中国。
加码新兴市场
山特维克历史上有三年出现亏损,而最近的一次发生在2008年。在经历了金融危机的挫折之后,公司开始了新一轮调整。2011年Olof Faxander空降山特维克,此前他担任了5年的瑞典钢铁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墨守成规是不可能的”,OlofFaxander对《英才》记者表示,即便是一家年销售额近千亿元的百年老店,如果无法适应变化的市场和环境,也会消亡。“面对全球化加速,及未来增长点的巨大变化,我们采取了新策略:将山特维克从一家经营全球业务的瑞典公司,打造成在各方面都真正全球化的公司。”
在Olof Faxander看来,永远准备好随变化而变化自己是山特维克之所以打下百年基业的重要原因。而为了实现真正国际化,他开始起用非瑞典籍的高级经理人,这其中就包括张志强。
其实,Olof Faxander全球化战略推进的背后,是欧债危机的影响和欧美成熟市场增长的乏力。与2011年同期相比,2012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欧洲市场销量分别出现了5%和8%的下滑,影响明显。
数据显示,2006-2010年,山特维克所有资产中,约63%投资在欧洲和北美。相比之下,尽管净销售额增长的主要份额是在亚洲实现的,但资产总额中仅有约20%投资在亚洲。
“预计2020年,排名前20位的经济体中,有11个都是目前的发展中国家”,Olof Faxander预测,也是这位年轻CEO笃定迅速加码新兴市场的直接原因。
为了新策略获得成功,除大力起用本地化高管外,他将集团的事业部由原来的三个,划分为机械加工、矿山、工程机械、材料科技以及创投五大业务领域。“核心领导层有更多的国际化成员,对我来说非常重要。目前公司全球执行管理层有近一半是非瑞典籍。”
不过,Olof Faxander的做法显然得到了山特维克董事长Anders Nyrén的肯定和支持。“按照中国的打分体系,到目前为止,我给Olof Faxander先生的评分是100分。”
Anders Nyrén同时兼任瑞典工业投资集团CEO,也是沃尔沃、爱立信、山特维克以及瑞典商业银行等多个瑞典公司的董事会成员。虽然他多次强调“山特维克对于我而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企业”,但显然,他已非常放心由年轻的Olof Faxander来打点山特维克的一切。
“其实中国经济不管是增长6%、7%、8%还是9%都不是最重要的,对我们而言,更重要的就是中国在基础设施方面能够继续不断地投入。”Anders Nyrén表示,很高兴看到中国政府在基础设施方面投入一万亿人民币的资金。
这次山特维克将全球董事会定在中国十八大结束的这一天,透露出其对中国政府的政策信息极为关注。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