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的上海宝马展上,华菱展台的两款发动机吸引了众人的目光。这两台刚刚揭开红盖头的发动机之所以如此引人关注,原因在于国内很多重卡企业都不敢自己去造发动机,即使是一些拥有自产发动机的重卡企业,也多是通过合资、合作、兼并等方式来获取这一资源。
那么,华菱的勇气从何而来?
在众多媒体记者的疑问中,华菱星马汽车集团董事长刘汉如娓娓道来。
完善产业链是必由之路
“我国的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重卡行业的发展也到了关键一步。重卡产品最核心的零部件是发动机,如何解决‘心脏’问题是重卡企业都在关注的。目前来看,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有3种。”刘汉如解释道。第一种是引进技术,这种方式的好处是比较稳妥,风险较小,不用承担过多责任,因此容易被大部分企业所接受,渐渐形成了一种趋势。
“但是,国外企业在提供技术的同时也会提出很多限制性条款,此外还要收取一笔高昂的技术提升费和转让费。更值得关注的是,通过这种方式获取的技术通常不会是最新技术。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发动机产品很少能实现脱胎换骨式的提升。”刘汉如分析道。
第二种方式是完全依靠自主,通过一步一步的原始积累来实现发展,但发展速度较慢。第三种方式则是引进消化再创新,这正是华菱选择的道路。“在发动机开发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了全球的优质资源,包括设计、开发、加工设备、原材料等。”他补充道。
同时,国内零部件行业的现状也让华菱不得不走这条路。“华菱使用的电气、线束等零部件中,大概有30%是我们自己生产的。我们还自己生产仪表盘、内饰件、油箱、消声器等零配件。”刘汉如说:“之所以做这些,是因为不少零部件厂家做得不好,舍不得投入和技改。这也说明行业比较浮躁,静不下心来做产品,总是搞低价竞争。”
对于华菱今后的发展方向,刘汉如心中已经有了规划:“我认为,不需要工厂是一家企业的最高境界,我希望华菱能成为汽车界的‘耐克’。下一步在零部件方面,华菱只生产发动机的缸体和缸盖、变速器的齿轮等即可,其余的可以通过配套体系来做。目前我们90%以上的配套体系是国外的品牌,其中大部分是在国内的合资企业生产的,这能保障我们的产品质量是国外的水平,而成本是国内的水平。”
选择技术路线颇费周折
在坚定了发展自己的零部件后,刘汉如将大量精力投入到对发动机的研发上去。用他的话来说就是“炒股的变成了股东,卖房的变成了房东”。
就像“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一样,华菱的发动机也经历了漫长的研发历程。这项工作于2007年启动,历时5年。回顾这5年,正好是欧洲排放标准升级的几年,国际上很多重型商用车厂都没有推出最新的发动机,因为它们一直在观察、选择技术路线。在这个问题上,华菱同样非常谨慎和彷徨,因为一旦走错路线、满足不了国家标准,就没有办法进入市场。“发动机投资巨大,特别是设备和实验投资。一旦发动机定型,加工设备也就随之固定,不能轻易转型。因此,技术路线是重中之重,我们坚定走主流路线,将‘宝’押在博世上,事实证明我们押对了。经过了当年的艰苦选择,今天的我倍感轻松。”刘汉如感慨道。
产量低不是问题
在重卡企业产销量排名中,华菱2万~3万辆的年销量并不抢眼,这样的量能否支撑起发动机项目?
对于这个问题,刘汉如回答道:“在世界范围内的卡车厂家中,没有自产发动机的企业很少。如美国,独立的发动机公司只有康明斯一家。至于产量低的问题,日本卡车厂家的年销量基本都维持在1万~2万辆,可是它们都有自己的发动机、变速器、车桥等关键零部件。因此,这个问题已经不值得争论,卡车厂没有自己的‘心脏’是没有办法发展下去的,靠组装发展的年代已经过去。另外,我们在2010年已经做到了3万辆,华菱10万辆的产能也已经形成。”
经营风险是每个企业负责人所要考虑的重点,刘汉如也不例外。“今年的市场行情不佳,大家见面时会互相问‘你亏了吗?’。值得骄傲的是,华菱今年没有亏损。也许在外人看来我们冒了很大风险,但是我们走过来了。”他说,华菱星马去年盈利5亿元,前年盈利近7亿元,是中国商用车行业最健康的企业之一。“在产销量不大的情况下还能有盈利,靠的就是质量、品牌、高端。我们走的路和其他企业不一样,没有被卷入互相残杀的恶性竞争,盈利能力很强。”他判断说,当华菱年销量达到5万辆时,所有零部件项目就全部是盈利的。
对于未来市场的乐观判断也让刘汉如颇有底气。
“很多项目受到政策影响而不开工,危险品运输受限,出口下滑,固定资产、房地产投资受到打压。可以说,今年卡车市场利好消息寥寥。不过,明年的市场肯定比今年好,明年下半年会出现好转,后年会有较大发展。这几年,华菱将主要精力投入到研发上,厂房、设备、固定资产已经准备就绪,一定能抓住下一轮机遇。”刘汉如表示。他进一步介绍说,华菱的发动机新产品会逐步分批上市,目前小批量生产和试制没有问题,大规模生产还有一段路要走。今明两年的整车产品将仍以国内其他厂家生产的发动机为主。
将产品做到最优
在交谈中,刘汉如一直在强调品牌,之所以对品牌如此重视,与他的亲身经历有关。
“一提到中国产品,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价格低廉,但是低价是容易被取代的。在不久前的美国之行中,我注意到一个变化:几年前,在美国买到的商品几乎都是‘中国制造’。而现在买到的商品则往往是由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尼、泰国、巴基斯坦等国家制造的。这说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的产品是容易被取代的。我们以前总说‘中国制造’让美国人过上幸福生活。现在美国人离开了‘中国制造’,同样可以过上幸福生活。”刘汉如说,这是因为美国有质量、技术和品牌,而没有这些的国家是没有未来的。
因此,华菱的发动机对标的是曼、奔驰等国际高端品牌产品。“我们的定位是先提升质量再降低成本,因为有了高质量才能创造出品牌,有了品牌才有未来。我不指望我们的发动机大量销售,只要能销售1000~2000台,只要产品表现好,肯定会引起行业关注。有句话说得好,‘此处无声胜有声’。到了那时,想不宣传都不容易,自然会有用户、经销商替我们宣传。”刘汉如如是说。
质量与品牌的打造对华菱开拓海外市场也大有帮助。“国内品牌在国外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低价竞争愈演愈烈。同时,国外用户逐渐发现‘便宜没好货’,更愿意买稍贵一些但是质量好的产品。目前我们已出口至60多个国家,大家都说华菱车有些贵,但是贵就是品牌。”他透露说,明年华菱的商务政策在营销战略和合作伙伴选择上会有大的突破:在海外市场一定要做到3000~4000辆,2014年要达到5000辆,2016年要做到8000~10000辆。年销量达到300~500辆的国外大型经销商数量也“一定会迅速增加”。
质量提升的好处并不止于此。“日本卡车在中国的服务站并不多,可是它们的销售业绩却不错,这是因为其产品质量好、品牌好。如果质量过硬,服务就不会成为开拓市场的瓶颈。比如厂家可以延长质保时间,这无形中又让产品获得更好的口碑。华菱的发动机产品质保里程要比国内产品增加50%。此外,呆坏账等很多问题的源头也是出在产品上,所以华菱现在就是要在产品上做文章。”刘汉如表示。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