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热门搜索: 起重机 | 挖掘机 | 装载机 | 泵机 | 压路机
星邦智能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企业动态
山工机械
江苏:五城市构建“环太湖都市圈
www.6300.net   2003-10-21  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导读:  随着城市化的加快推进,尤其是以高速公路、现代海空港为标志的大交通框架的不断完善,长江三角洲既有的城市关系正发生前所未有的急剧变化,并最终实现重构和整合,但城市关系重构的总趋势是联系更加频繁,关 ...

  随着城市化的加快推进,尤其是以高速公路、现代海空港为标志的大交通框架的不断完善,长江三角洲既有的城市关系正发生前所未有的急剧变化,并最终实现重构和整合,但城市关系重构的总趋势是联系更加频繁,关系更加密切,朝着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在长三角城市群中,沪宁杭处于三个重要支点,形成一个大三角,支撑起了以上海为龙头、宁杭为两翼,其余城市为腹地的城市网络体系,其中环太湖的苏州、无锡、常州、湖州、嘉兴这五个城市,无论从环太湖地区的历史还是现实的经济联系,其成为长三角的核心腹地日益显现出来,构建“环太湖都市圈”成为可能,也势在必行。本文运用2002年的有关数据将环太湖的这五个城市作为一个整体与上海进行对比分析。

  一、数字对比分析

  1、国内生产总值2002年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第一年,上海和环太湖五城市都积极适应新形势,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国民经济都快速发展。从总量上看,2002年上海完成国内生产总值5408.76亿元,环太湖五市完成5550.56亿元,比上海高141.8亿元;从构成上看,2002年上海的三次产业比例为1.6:47.4:51.0,环太湖五市为5.6:56.6:37.8,上海的第三产业所占的比例比环太湖五市高出13.2个百分点,上海已经形成了以第三产业为龙头的经济体系,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不断提升,而环太湖五市虽然这几年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努力提高三产比重,但与上海相比差距还是很大;从人均指标上看,2002年上海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40646元,环太湖五市为28454元,比上海低12192元,上海是环太湖五市的1.43倍。环太湖五市的国内生产总值虽然总量超过了上海,但其第三产业和人均指标与上海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2、工业总产值近几年,环太湖五市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使工业的产出能力极大增加,行业结构明显优化,工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工业经济的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工业经济都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上海在汽车、电子信息、成套设备三大重点行业的引领下,全市工业快速增长。2002年上海共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740.56亿元,环太湖五市为8473.53亿元,比上海高732.97亿元;上海的人均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58170元,环太湖五市为43438元,比上海低14732元。

  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上海是全国的商业中心,上海以加快结构调整、发展新型业态为抓手,努力改善消费环境,扩大市场销售,连锁超市、便利店等新型业态发展势头强劲,规模效应凸现,成为最具活力的市场经营业态。2002年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000亿元大关,达2035.21亿元。与此同时,环太湖五市在国民经济向好的大环境下,商品流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市场主体多元化趋势明显,城乡居民消费升级加快,商品流通市场进入繁荣活跃、稳定增长时期,与上海相比,还有较大距离。2002年环太湖五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为1564.8亿元,比上海低470.41亿元,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上海为15294元,环太湖五市为8022元,比上海低7272元,上海是环太湖地区的近两倍。

  4、进出口总额上海以加入世贸组织为契机,大力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积极推进跨国采购中心建设,努力扩大外贸出口,加快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对外贸易发展势头强劲。环太湖五市也抓住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世界经济复苏的有利时机,进一步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壮大外贸经营主体,发展贸易伙伴,迅速拓展市场,对外贸易快速增长,与上海相比还有较大差异。从总量上看,2002年上海完成进出口总额726.64亿美元,环太湖五市为546.32 亿美元,比上海低180.32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上海为320.55亿美元,环太湖五市为295.79亿美元,比上海低24.76亿美元;从人均指标上看,2002年上海的人均进出口总额为5461美元,环太湖五市为2801美元,是上海的51.3%,其中人均出口总额上海为2409美元,环太湖五市为1516美元,是上海的62.9%;从出口依存度看,2002年上海的出口依存度为49.1%,环太湖五市为44.1%,比上海低5个百分点,上海对开放型经济的依赖程度略高于环太湖地区。

  5、利用外资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各项承诺的兑现,外商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环太湖五市创新招商方式,拓宽招商领域,利用外资水平进一步提高。2002年环太湖五市的利用外资情况无论总量还是人均指标都好于上海。从总量上看,2002年上海新增合同外资金额为105.76亿美元,环太湖五市为172.41亿美元,比上海多66.65亿美元,是上海的1.63倍,上海的实际利用外资为50.3亿美元,环太湖五市为79.59亿美元,比上海多29.29亿美元,是上海的1.58倍。从人均指标上看,上海的人均合同外资金额为795美元,环太湖五市为884美元,比上海多89美元,上海的人均实际利用外资为378美元,环太湖五市为408美元,比上海多30美元。

  6、旅游上海是国际大都市,有着丰富的都市旅游资源,2002年上海接待境外旅游者为272.53万人,环太湖五市为171.46万人,比上海少101.07万人,上海的旅游外汇收入为22.75亿美元,环太湖五市为5.73亿美元,仅是上海的25.2%。从人均指标看,2002年上海每百人接待境外旅游者为20.48人,环太湖五市为8.79人,上海是环太湖五市的2.33倍,2002 年上海人均旅游外汇收入为171美元,环太湖五市为29.4美元,上海是环太湖五市的5.82倍。

  7、用电量经济的快速发展,必将导致电力消费量的快速增加。环太湖五市的用电量在总量上超过上海,人均用电量低于上海。2002年上海的全社会用电量为645.71亿千瓦时,环太湖五市为703.34亿千瓦时,比上海多57.63亿千瓦时,其中的工业用电量上海为447.46亿千瓦时,环太湖五市为567.09亿千瓦时,比上海多119.63亿千瓦时,从人均指标上看,2002 年上海的人均用电量为4852千瓦时,环太湖五市为3606千瓦时,比上海低1246千瓦时。

  8、投资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2002 年上海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87.06亿元,环太湖五市完成2180.16亿元,与上海相差不大,上海的人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为16436元,环太湖五市为11176元,比上海少5260元。

  9、财政环太湖五市财政收入增长较快,财力显著壮大,有力地支持了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与上海相比差距还非常大。2002年上海的财政总收入达2202.25亿元,环太湖五市为705.62亿元,上海是环太湖五市的3.12倍。从人均指标看,2002年上海人均财政收入为16550元,环太湖五市为3617元,仅是上海的21.9%;上海的人均财政支出为6597元,环太湖五市为2019元,是上海的30.6%;从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比重看,2002年上海的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0.7%,环太湖五市只占12.7%,比上海低28个百分点。

  10、金融虽然环太湖五市的金融业在稳健的货币政策作用下保持着快速发展,与上海相比还是有一定的距离,尤其是在人均指标上差别更大。2002年上海的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12171.54亿元,环太湖五市为5896.61亿元,上海是环太湖五市的2.06倍,其中上海的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为3909.81亿元,环太湖五市为3127.98亿元,比上海少781.83亿元,2002年上海的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9073.78亿元,环太湖五市为3881.6亿元,上海是环太湖五市的2.27倍;从人均指标看,2002年上海人均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91225元,环太湖五市为30160 元,上海是环太湖五市的3.02倍,其中上海的人均储蓄为29304元,环太湖五市为15999元, 上海是环太湖地区的1.83倍;上海人均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68008元,环太湖五市为19854元,上海是环太湖五市的3.43倍。

  11、人民生活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的收入大幅提高。在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上,上海优势明显。2002年上海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19473元,比环太湖五城市中最高的嘉兴市多2236元,2002年上海的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250元,比环太湖五城市中最高的嘉兴市多1750元,2002年上海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212元,比环太湖五城市中最高的苏州市多78元。

  二、几点建议

  1、统一各方认识

  可能是历史原因,也可能是行政区划阻隔所致,苏、锡、常、嘉、湖经济长期以来基本上是各自为战。随着沪宁、沪杭、宁杭三条高速公路的建成互通,沪宁杭三大城市的联系势将进一步密切,集聚辐射功能进一步增强,最终形成回流放大效应。在沪宁杭大三角框架上,如果说苏锡常只占一条边,处在其腹地的由苏锡常嘉湖五市组成的“环太湖都市圈”就占全了三条边,加上苏嘉高速公路的建成,五市间实现高速连通,大三角中的小回流形成,作为真正意义上的“长三角”核心腹地而随着沪宁杭大三角整体向区外更广阔的内陆腹地集聚扩散。应统一各方在构建“环太湖都市圈”上的认识,调整发展思路,整合城市关系,树立现代竞争更多的是区域合作共赢的新概念,冲破行政界线,以市场为纽带,以企业为主体,并由宏观组织引导,建立功能合理分工,资源合理配置,产业相互协调,资金互为融通,技术相互渗透,人才互为流动的现代经济一体化区域,以求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取得1+1+1+1+1ɱ的效果。

  2、加强沟通对接

  环太湖五市应加强政府之间的交流,定期磋商“环太湖”发展大计,加强沟通,消除壁垒,形成合力,在制定和调整发展规划时,不仅要考虑自身的条件和发展要求,同时还应充分考虑到与周边城市的联系和对接,高起点、高水平地建设现代化城市圈。

  3、主动接受上海的辐射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和经济中心,具有对周边城市巨大的辐射和带动功能,苏南地区80年代乡镇企业乃至开放型经济的发展,都受益于上海的这种辐射作用。环太湖五市是离上海最近的城市,上海地位的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国际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都将对五市产生更加强大的辐射带动作用。环太湖五市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主动接受上海辐射,成为上海支柱产业的配套延伸和科研成果转化基地。

  4、构建快速交通网

  在外资大举进入长三角的关键时刻,谁能获得交通优势,谁就增加了竞争的砝码,有希望将自己的经济总量与质量提高一大截。在新的形势下,环太湖五市应继续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快速交通网络体系,打造一个更为顺畅广阔的物流市场,这对环太湖地区,乃至整个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都将产生深远的意义。

  5、加强合作与协调

  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聚合是长三角新的一轮城市化过程中的一个显著特点。理性地处理好城市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关系,是提升城市群地位的关键。环太湖五市应打破行政区划,运用市场的力量,以市场机制为主要手段,以各方利益和区域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建立多种层面的协调机制,推进多种形式合作的展开。一是政府间的合作,努力创造一个政策一致,竞争充分的区域市场环境,降低商务成本,加快区域内要素流动,提高区域整体经济效益,二是企业可以在良好的市场环境中开展广泛的城际合作,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五市在竞争与合作中逐渐找到各自的城市功能定位,在互补中寻觅到错位发展的途径,有序竞争,合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实现共赢。

  6、做大环太湖旅游业

  在苏锡常嘉湖五市最能体现彼此共同利益和发展需求的产业当属旅游业,在五市的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计划中,都把旅游业放在突出的位置,都提出“大旅游”的口号。单兵突出或双向的局部合作,均难以使自己的旅游业大起来、强起来。五市共同做大做强的旅游业的主要载体是大自然赋予的、充满魅力的、浩瀚的太湖,五市应打出“太湖”组合牌,大力发展环太湖旅游业,旅游规划要相互借鉴和对接,共同开发太湖旅游资源,合理分工,互为市场,互为腹地,互送客源,以提高环太湖地区旅游的效率与水平。

来源:    打 印    关 闭
友情提醒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特别注意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list_info_D1
list_info_D2
更多>>专题推荐
关于6300 | 本网动态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版权信息 | 法律顾问
客户服务:6300@6300.net 服务热线:0754-88363699 商事QQ:1594591502
工程机械信息网 Copyright[c]1999-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汕头市九鼎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302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045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