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21世纪,这里既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更加开放的国际环境等有利的因素,同时也面临着国外更为严峻的竞争压力的冲击。如果我们的企业能正视形势、善于应对、趋利避害,就可以赢得一个发展和壮大自己的大好时机。以下是面对21世纪新形势下发展对策的一些思考。
(1)我国路面与压实机械工业应该从世界经济的大环境出发尽快地融入国际市场。中国的企业应该立足于与国际接轨的经济环境和面向世界的战略高度来考虑自己的发展,这里有着两层意思:一是可以从信息、技术、人才、零部件的配套等方面更好地利用开放的国际环境,尽可能地吸收先进的施工工艺、制造技术、高品质的零部件,使我国产品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提高一个档次,在产品的可靠性和寿命方面大大缩短与国际知名品牌的差距;二是从国际市场的大范围内来经营和销售自己的产品,充分利用WTO为我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带来的好处,更好地发展和开拓面向国外的出口市场。
(2)为改变目前盲目建设、分散重复的局面,一方面要加快行业重组、整合形成具有更大竞争力的企业集团的进程,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应在市场竞争中根据自身的特点重新定位,形成行业合理的分工。
(3)加强行业引导,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建立企业之间的有效磋商机制。企业之间的竞争应该建立在共同的游戏规则之上,恶性的价格竞争只会对整个行业带来灾难性的结果。企业之间不仅应是竞争对手,同时也是共同发展的伙伴,因而需要有一定的磋商机制。在这方面行业协会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特作用。
(4)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和自主开发的能力。技术创新能力薄弱是我国企业与国外同行之间最根本的差距,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是提高行业竞争力的唯一出路。近几年来大家都在谈论技术创新的问题,讨论较多的是企业没有自己的研究开发基地、技术创新的投入不足、缺乏先进的开发研究手段等物质方面的问题。但是创新能力薄弱不仅存在着物质上的问题,而且还有精神上的问题。现在对于技术创新物质手段上的差距已经是行业的共识,而对于行业缺乏创新精神的原因、我们急需什么样的技术创新问题甚至对技术创新、自主知识产权这样一些概念的理解都还存在着不一致的认识。
随着技术创新物质手段的改善,阻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发挥的深层次问题将会更明显地暴露出来。这些问题主要反映在观念、体制、创新的重点、人才的素质和政策法律等方面,而它们的解决需要政府决策部门、企业领导、技术创新的主体工程技术人员一致的认识和共同的努力,因而往往难度更大而更需要更长的时间。下文将对行业缺乏创新精神从更深的层次上作一些探讨。
解决行业技术创新薄弱的深层次问题,从根本上提高我国路面与压实机械的技术创新能力
1.缺乏原创性的技术是行业缺乏创新精神的主要标志
在我国路面与压实机械的发展过程中不能说没有自己的发明创造,也有一些较为重要的技术创新,但从总体上来说缺乏原创性的创新技术。如果说技术创新薄弱是我们与国外同行最根本的差距,那么在技术创新方面最根本的差距则是缺乏原创性的技术。所谓原创性的技术创新是指那些在技术上具有突破性的、革命性的创新,它们通常表现在对机器所采用的施工工艺、工作原理、作业过程以及设备结构上的全新变革,伴随着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因而将对某一机种产生深远的、划时代的影响。
2.21世纪末期国外路面与压实机械原创性新技术的举例
21世纪末期是路面与压实机械技术进步十分活跃的时期,出现了一系列革命性的技术创新和突破,以下是一些实际例子。
(1)沥青混合料连续式搅拌工艺的革命性突破和双滚筒搅拌设备。
20世纪60年代美国发明了干燥一搅拌滚筒的热沥青混合料连续生产工艺,这是对传统的间歇式搅拌工艺的革命。早期的滚筒式搅拌设备投入使用后没有达到最初构想时所期待的那样好的效果。虽然经过70年代的努力,滚筒式搅拌设备在技术上已经有了一系列重大的改进,但始终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诸如蓝烟和沥青老化、集料级配和粉料损失、燃油热量不能充分利用等技术问题。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再生技术的热潮促使人们的思维离开了原来滚筒式搅拌设备干燥—搅拌一体化的发展思路,而开始构想能否将间歇式搅拌设备的搅拌缸搬到滚筒式搅拌设备上来。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现了一系列新构想的连续式搅拌工艺,从而使连续式搅拌设备在美国市场上占有了统治地位,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美国ASTEC公司发明的双滚筒搅拌设备。这是按照一种全新的连续式搅拌工艺来构想的,它巧妙地将间歇式和滚筒式搅拌设备的优点融合在一起,利用两个滚筒之间的恶化层形成一浅盆形的搅拌区,安装在烘干筒外壁上的桨叶可以产生一强制搅拌的过程,同时又能充分利用烘干筒壁的幅射热与进入夹层的再生料进行热交换,从而使再生料的比例提高到50~60%。双滚筒搅拌设备自80年代末问世以来在美国市场上表现出色,使ASTEC公司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40%左右。
(2)沥青路面的连续不间断摊铺工艺和混合料转运车。
传统的沥青路面摊铺工艺是由自卸卡车将热沥青混合料运至摊铺现场,并由自卸卡车将混合料卸入摊铺机料斗输送至熨平板前方然后铺放至路面上。这一工艺有以下一些缺点:
●搅拌设备、自卸卡车与摊铺机匹配不好就会导致停工待料,既影响摊铺机的生产率,又不利于摊铺作业的质量;
●满载的自卸卡车和空车交替时,卡车与摊铺机驾驶员的操作要求良好的协调配合,如配合不好出现摊铺机料斗缺料、卡车与摊铺机碰撞等操作不当的情况均会影响松铺层的摊铺质量;
●要求自卸卡车的数量有足够的储备,通常现场至少应有三辆以上的卡车在等待卸料;
●热沥青混合料在装卸和运输过程中容易出现材料和温度的离析,为今后沥青路面的使用留下隐患。
20世纪90年代美国出现了一种新的所谓连续不间断的沥青路面摊铺工艺,它利用一个中间转运车作为混合料供应的缓冲环节,自卸卡车不必排队向摊铺机料斗卸料而只需卸入转运车料斗中即可,在贮料仓的下部有一个二次搅拌装置将输送给摊铺机的混合料重新搅拌均匀。
在经历了10年左右的推广应用后,如今在美国已有20余个州强制规定承包商必须采用这种新工艺来铺筑沥青路面。
(3)振荡压实技术与振荡压路
在压实机械方面作为一种原创性技术的例子,首先可以举出振荡压实技术与冲击碾压技术。振荡压实技术是用一种全新的思路来考虑振动压实工艺的,这就是利用激发被压材料颗粒发生水平振动,它与垂直振动一样可以削弱颗粒之间的联系,使之重新排列而变得更加密实,这就从根本上克服了垂直振动会给上部机架以及周围和下层建筑结构带来的有害振动,还可以充分利用振动能量和节约能源。这种水平振动是由振荡压路机振荡轮的摆振运动来激发的,振荡轮的摆振运动还会产生一种附加的搓揉作用,从而使被压表面更加光整、致密,又不会压碎铺层的集料。这一技术是瑞典Geodynamik的H.Thurner博士发明的,并于20世纪的80年代正式公布而在90年代由德国的HAMM公司和日本的酒井公司作为商品推向市场,这一技术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SMA、OGFC等难压的热沥青混合料和桥面压实等不希望对建筑结构产生有害振动的场合。
(4)冲击碾压技术和非圆形冲击压路机
冲击压实能产生良好的深度压实效果,但通常重型冲击压实机械都是单次冲击,每次冲击的间隔较长,因而生产效率很低。冲击碾压技术的构思也是一种富有创新的思路,在冲击压实技术上的突破就是利用滚碾的方式将间歇的单个冲击变成连续的多次冲击,它综合了滚碾、冲击与搓揉作用的特点,大大提高了冲击频率与生产效率,并利用牵引过程中产生的强力揉压来强化碾压的效果。非圆形冲击压路机是南非国家运输与道路研究所(NITRR)的CliffordJ.M.发明的。在20世纪70年代申请的专利,经过20余年的努力终于由南非的兰派公司将它转化为一个成熟的产品而推向世界。非圆形冲击压路机特别适合于路基高填方的压实、原地基压实和粘性土壤的压实,我国在90年代后期引入这一技术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