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船运行业的不景气并没有让中国船舶企业丧失信心,因为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市场新蛋糕正在形成。10月19日,熔盛重工在新加坡设立的子公司熔盛海事投入运营,标志着熔盛重工已将海工领域作为未来战略要地。
熔盛重工CEO陈强告诉记者,根据年初发布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15年,中国海工行业年销售收入将达到2000亿元以上,其中海洋油气开发装备国际市场份额达到20%;2020年,海工行业年销售收入将达到4000亿元以上,其中海洋油气开发装备国际市场份额达到35%以上,“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工程是一块新的市场蛋糕。”
熔盛海事公司是熔盛重工的海工技术研发中心和运营平台,之所以设在新加坡,是为了直接对接国际市场和国际人才。熔盛重工19日当天还宣布,已经获得一艘挪威船东的深水钻井支持船的总承包合同。该船最大工作水深可达2000米,钻井深度超过6000米,可以满足全球环境较为温和的海域的石油钻井作业。
在当日举行的海工市场研讨会上,记者了解到,国际海工装备制造行业被分为三个梯队。欧美企业在技术和资金实力上占尽优势,稳居第一梯队;新加坡、韩国和日本近年从已经发展成熟的中、浅水域平台向深水高技术推进;位居第三阵营的中国船厂过去在传统大型船舶的建造上经验丰富、硬件完善,个别船厂也已具备FPSO(浮式储油卸油装置)生产能力,但在其他海工产品包括钻井平台、高附加值船舶的技术水平上仍待突破。
新加坡和韩国多年来在亚洲海工行业位居前列。韩国至今在手持钻井船市场上占据绝对优势,并和新加坡主导了FPSO生产和改装市场。新加坡则还与中国和阿联酋一起在自升式和半潜式两种钻井平台的建造领域排名世界前三。作为世界修船中心,新加坡在政府引导下完成了从船只维修、改装到制作的产业升级过程,并累积丰富人才和技术力量。新加坡政府对海工企业提供税收、产业政策和发展指导方面各种支持措施,孕育出吉宝和胜科两大世界知名的海工行业龙头,也吸引全球海工企业在新加坡设立分部。
中资船企在新加坡设立分支机构的主要任务之一即吸引国际海工人才。熔盛海事的多名管理层即来自新加坡或海外著名海工企业。熔盛海事首席执行官李福根从业40多年,曾在胜科海事和裕廊船厂担任要职。
2008年前,全球船舶业市场曾有约五六年的景气时期,发展迅猛,导致金融海啸后出现产能过剩,各国船企在订单荒面前纷纷转型求生。统计显示,韩国三大船企今年上半年利润最多减少了70%,企业靠海洋成套设备的订单才维持住了生计。三星重工和大宇造船均把产能向海工业务转移。
Douglas-Westwood公司预测,到2015年,海洋油气的产量将占世界油气产量的40%(目前接近1/3)。在油价总体呈现攀升之势的背景下,海油开发装备市场潜力巨大。
陈强说,韩国海工业与造船业的比重目前已经为6∶4,“海工业的未来非常光明,熔盛海事在新加坡的布局,是未来走向全球的重要一步。”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