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中国石化发布业绩,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3481亿元,同比增加9.3%;归属于公司股东净利润为236.7亿元,基本收益和摊薄每股收益分别为0.273元及0.263元。这一净利润水平较去年同期的降幅高达41.2%。
至此,“三桶油”中报皆已披露,三家公司中报显示,上半年利润均出现下滑。值得关注的是,在业绩下滑背后,这三家公司现金流也出现了大幅下滑。“显示其后续投资能力的疲态。”有分析师认为。
而现金流的下滑主要源于三大石油公司加大对海外石油项目的投资所致。“国内原油产量、储量已过了峰值,如果再不进行海外投资并购、不扩大储量,那么三大公司未来的长远发展将越来越受到限制。”当天一位中石油内部专家说:“在全球经济不佳时,更应该是我们择优选取好投资项目的时机。”
激辩海外扩张
中报显示,中国石油利润供应量620.2亿元(0.34元/股),下滑6%;中海油(00883.HK)为318.7亿元,下跌19%;中石化仅236.7亿元(0.27元/股),大跌41.2%。
三桶油均表示,由于国内能源价格不到位及一系列停产事故影响,导致了它们今年上半年业绩的滑坡,“然而现金流大幅下滑却肯定不是价格不到位造成的,至少不是主因”。上述分析师说。
报表显示,中石油每股经营性现金流仅0.26元/股,下跌62.8%;中石化降幅也达33.4%,中海油在削减了40%的派息后,现金流还是出现了下滑。
“中国油企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即开始大幅的海外扩张,伊拉克、加拿大、澳大利亚和北非等能源热点地区都有它们的身影。”上述分析师表示。
为了实现“海外产量2亿吨目标”,特别是伊拉克的三大油田的上产,自2009年起中石油即在伊拉克进行了大规模的投资,至今年8月,中石油在伊拉克已获得稳产160万桶/天的成绩;在澳大利亚,中石化斥资17.62亿美元,参股APLNG煤层气项目,一举获得760万吨/年的LNG采购合同;而此次,中海油更是抛出了151亿美元并购尼克森的大收购案,成为中国企业最大的海外收购案例。
“目前全球石油业都在收缩,以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只有中国油企敢于抄底,即便是收购价格并不理想也在所不惜。”上述分析师指出。
而另一位中石油内部人士则认为,“钱不是问题。”
在他看来,中国政府拥有充足的外汇储备,在石油对外依存度已接近60%的背景下,支持政府控股的中国油企海外抄底是理性的选择;“即便站在公司角度上,中国本土市场仍是全球增速最快的能源市场,这也为我们积极进行海外拓展提供了很好的依托。”
据他透露,正是中国油企的海外扩张,在今年中国减半进口伊朗原油的背景下,国内能源市场的供应并未发生问题,2011年伊朗曾是中国原油进口的第二大来源地——而沙特、安哥拉、俄罗斯等今年的“供油大户”都是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积极投资的地区。
扩张背后的无奈
“逼迫中国不得不走出去是源于我们本土产量已经无法满足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了。”上述中石油专家说。
8月21日发布的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中国进口原油量超过了1.6亿吨,同比增长10.2%,耗费外汇1342亿美元,同比增长20%。
1.6亿吨,这相当于2003年全年中国原油进口量的2倍,接近了当年中国全年原油生产总量。“而中国原油产量已连续十年在2亿吨上下徘徊,如果没有三次采油等技术的应用,那么本土产量滑落至1.8亿吨、甚至更低,都是有可能的。”据他透露,为了维持2亿吨产量,连续27年产量超5000万吨的大庆油田已采用了水驱、微生物驱等多种新的采油技术,而储油、储气地层深达7000米的塔里木油田,目前最深的钻井已接近万米。
“每一项新技术的投入都意味着成本大幅的增加,也是很多跨国石油公司从经济考量上所不为的。与其这样,为什么不在全球其他富油地区进行投资,再进口回国内呢?”他说:“在伊拉克等地,三次采油等技术根本没有用武之地,油层就在不到千米的地下,有些油井目前仍能保持自喷。”
由于中国油企是近年来才跻身国际能源市场的,因此它们的投资就不可能不遭受先入者的抵制,并不得不接受宗主国的“溢价”。
在伊拉克,埃克森美孚等跨国石油公司最初期望能够将油田开采服务费定在20美元/桶附近,然而通过竞标,中石油最终获得的服务费是每桶2美元;同样,“APLNG单纯从股东间的投资成本计算肯定是贵了”,一位澳洲能源企业高层就告诉记者;而中海油CEO李凡荣也坦承,151亿美元并购尼克森,“对价充分反映了其基本面,目前溢价与行业对比,应该也是合理的”。
上述中石油专家就表示,只有先走出去,在国际能源市场上站稳脚跟,中国油企才能有发展前途,“一味拘泥于价格等短期因素,只会让我们越来越被动”。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