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工程机械行业中量大面广的装载机行业,呈现出较大的变化态势,市场需求增长迅速,价格战愈演愈烈,企业利润不断减少,市场份额重新划分,骨干企业都加大了新产品的开发和研制力度,高原型工程机械开发与试验被看好。
市场火爆 利润下滑
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装载机市场销售量约为2.5万台左右,比2000年增加25%以上。今年上半年的销售形势更是显示出异常火爆的局面。这主要是因为:国家扩大内需和西部大开发客观经济战略为装载机提供了难得机遇。降价明显,银行又在贷款、担保方面给予了支持,使私人拥有装载机增多;1993年热销高峰期购买的装载机已进入更新期;工程机械租赁业的发展。令人关注的是2000年4月,厦工率先开始大幅度降价,拉开了价格战的序幕。进入2001年,为保证各自的市场占有率不明显下降,几乎整个行业的产品全部降价,各个企业纷纷加入到价格战的绞杀当中,使得装载机价格战愈演愈烈。分析其得失:首先,价格战的起因是由于民营组装型企业的产品价格低,机制活,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对主要骨干企业构成压力与挑战的反应;其次,价格战使市场占有率重新划分,继厦工之后,柳工和龙工快速跟进,三企业先行而优势明显,厦工、柳工和龙工均提高了市场占有率,分别从10%、12%和11%上升为18.1%、14.8%和11.9%左右,三者之和从33%上升为44.8%,厦工作为价格战的先行者,在市场占有率中收益最大;第三,现在的市场份额仍然是一种不稳定的结构,生产企业多,市场分散,仍是装载机行业的特点,行业需要继续整合;第四,价格战使企业利润所剩无几,虽然市场占有率和产销量都提高了,但利润却没有提高,只有客户得到了实惠,可以说,这一年是企业只要市场不要利润;第五,受价格战等因素的影响,主机厂和配套厂都十分重视降低产品生产成本的问题。
国企收缩 民营扩张
据统计,2001年生产装载机的大小企业约有40余家,主要分为两类:即国有企业或改制后的股份制企业与民营企业。装载机生产的主体仍以国营企业或改制后的股份制企业为主。它们拥有良好的生产设备和雄厚的资金(上市公司),产品批量大,质量有保证,品牌知名度高,有较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如柳工、厦工、常林、徐工、临工、山工、成工、郑工等。这类企业约有二十家,但批量大,运作与业绩良好的却只有十家左右,其余企业因各方面原因,市场占有率处于下滑状态。90年代中期开始产生的民营企业,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迅速崛起,并呈发展壮大之态势。它们没有良好的生产设备和雄厚的资金,用少量的资金、简陋的车间和设备,依靠地方优惠政策,以简洁、高效、灵活的机制,低廉的成本和“克隆”的方式,组装生产骨干企业的老产品,以市场最低的价格迅速占领市场,如龙工、晋工、厦装、福建建德、山东龙泰等。尽管目前在产销总量上只占30%左右,但企业数量已有二十余家,大约占生产装载机企业总量的50%,并且继续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总体形势呈现出国退民进的状态。
新品迭出 技术欠佳
目前生产装载机的主要骨干企业在效益下滑的情况下,向多品种和多种经营模式方向发展,在开发装载机新品的同时,几乎都开发了其它工程机械或路面机械产品,如压路机、平地机、挖掘机、推土机、铣刨机等。
继徐装、柳工推出ZL50G型产品之后,主要骨干企业先后完成了G型新产品的开发和试验。新产品的特点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
外观造型设计新颖别致:
选用了康明斯或潍柴发动机及“ZF”驱动桥和变速箱,“ZF”桥具有防滑功能,内藏湿式制动器,后桥中心摆动。“ZF”箱为电液换挡,采用了当今先进技术生产,操作轻便,安全可靠。
工作装置和前后车架进一步优化设计,单摇臂、动臂缸卧式布置,铲斗具有自动放平功能。掘起力、动作时间和倾翻载荷及结构强度等指标进一步提高。
带流量放大的全液压转向系统,转向优先、双泵合分流的节能型工作液压系统。
尽管如此,产品存在的问题很多,应该引起关注:
新产品在外观质量和司机室舒适性方面有所提高,但与国外产品相比外表面、加工面及焊缝不平整,涂漆质量不好,附着力差,噪声大。
防滚翻、防落物保护结构未进行第三方试验,未取得有效的试验合格证书或安全认证,防滚翻、防落物保护未获得确认,使得出口受阻。
没有进行系统的可靠性设计和可靠性试验;新产品试验周期短,投入台数少,负荷小,而且小问题、小故障较多;鉴定时没有进行系统和科学的评审与分析,可靠性指标无明显提高,影响了新产品的销售和批量生产。主要部件非等寿命设计,造成在产品寿命期内使用不经济,不便于维护和修理。
产品使用说明书、企业生产标准不规范,在产品质量纠纷中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高原工程机械试验不够充分,尤其在高原环境条件下的可靠性试验几乎没有开展。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