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电当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些企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纷纷向中西部转移的时候,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却依托自己的强势品牌大举东进,进行了一系列让人惊叹的“东扩”:先后收购江阴、上海、扬州等长江三角洲的有关工程机械企业,在业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位于广西柳州的柳工是“中国装载机行业排头兵”,近年来积极推进企业产品结构的系列化和多元化,凭借柳工的品牌优势向东部沿海发展。2000年8月18日,柳工的核心企业——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130万元,控股江苏江阴交通工程机械厂,成立江阴柳工道路机械有限公司,将压路机“嵌”在了自己的产品链上。
两年后,柳工正式收购上海叉车有限公司,成立上海柳工叉车有限公司,再把“柳工”这一“金字招牌”贴到叉车产品上。仅隔半年时间,2003年2月28日,柳工又采取“先控股、后整体并购”两步走的方式,将扬州建设机械有限公司纳入麾下,成立扬州柳工建设机械有限公司。
面对外界的惊叹,柳工董事长王晓华平静地说,东扩是形势发展的需要。在1993年到2000年期间,国内装载机行业发生了重大变化,生产能力发展速度远大于市场增长速度,出现了“供过于求”的局面,一些老牌企业的市场份额逐年下降,出现了重新洗牌的新格局。 柳工如何继续保持“排头兵”的位置?一方面柳工不断加速,确保市场占有率。2002年,柳工产量在上年增长45%的基础上,再猛增85.8%,市场占有率达17.5%。同时,柳工放眼广西以外,决定走扩张的道路。
柳工是我国较早通过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的大型企业集团,经过40多年不断发展,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中形成了品牌、技术、质量、管理等领先优势,具有走出地域局限的资本与能力。同时,东部地区今后仍然是柳工产品的主要销地,在东部直接设厂,占领东部市场,可以起到“天时、地利、人和”的多重效果。为此,柳工确定了“走出去”的总体思路:释放企业积蓄的能量,发挥品牌和技术优势;获取更有利的地域优势,优化物流,延伸企业的生产线;建立直接学习和吸引技术、信息、资金、人才的渠道,营造走出国门、抢占市场的桥头堡和跳板。
但对向外伸出触角,柳工十分慎重,设定了三个原则:一是任何扩张行为都必须有利于企业做大做强;二是扩张必须在整合、盘活、优化存量资产的基础上,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三是必须坚持以工程机械为核心,向相关产业实施多元化、低成本扩张。在总体思考和三个原则指导下,柳工完成了一系列扩张手笔。对在扩张中进入集团的企业,柳工不仅注入资金、技术、管理等硬资源,还将品牌、企业文化等软资源整合其中,让这些企业产品质量迅速提高,并产生应有的效益。
目前,柳工东扩的效益初现:江阴柳工道路机械有限公司以柳工牌压路机冲击市场,年产销量由100多台提升到现在的500多台,闯进了同行业前6名的“决赛圈”。
上海柳工叉车有限公司,曾是我国叉车行业首家年产销量突破1000台的国企。收购后,柳工为该公司注入启动资金4000万元,完成了叉车主要产品的换代工作,力争在3年内恢复到年产销量1000台以上的水平。
扬州柳工建设机械有限公司抓住当前建筑行业热的有利时机,仅用两个月,就研制出一种符合国家建材标准的制砖设备——DQT10型10块混凝土多孔砖成型机,赢得了不少订单。
王晓华告诉记者,柳工东扩,其着眼点并不在于单纯的扩张,而在于通过迈进长江三角洲,将以工程机械为中心的相关产品延伸到那里生产,从而直接吸纳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和国际化的产品开发及营销人才,实现走向世界、融入全球经济大循环圈的梦想,实现“开放的国际化的柳工”的战略目标。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