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工程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李铁生
一、挖掘机行业发展概况
挖掘机是工程机械的重要机种之一,它广泛用于矿山采
掘、建筑施工、筑路工程、水电建设、港口工程、农田改
造、国防工事等土石方工程中。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
展,特别是国家逐步增加高等级公路、铁路、住宅和水利设
施的投入,挖掘机越来越显示出适应性强、作业效率高等优
越性。
我国挖掘机生产起步于50年代,1954年成功地试制出我
国第一台斗容为1m 3的机械传动正铲挖掘机。进入80年代以
来,我国挖掘机行业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和合作生产等方
式,吸收国外挖掘机生产的先进技术,使我国的挖掘机产品
在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和生产管理等方面有了进一步提高。
进入90年代,随着国内挖掘机市场需求迅速增大,一些
原来生产其他工程机械的企业纷纷开发挖掘机产品,同时国
外一些大公司也瞄准了中国市场。短短几年内,先后有日
本、韩国、美国、德国等十几家公司与中国企业合资或在中
国独资办厂,使我国挖掘机行业由原有的6家骨干企业猛增至
44家。
1998年和1999年,国家工程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先后
两次对我
国挖掘机产品进行了产品质量国家级监督抽查,摸清了行业
的基本情况:
1.企业类型。目前,在生产挖掘机的26家企业中,国有
企业14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53.8%;外商合资、独资企业
10家,占企业总数的38.5%;集体企业2家,占企业总数的
7.7%。
2.固定资产。26家企业固定资产总额为394688万元。其
中,国有企业175806万元(含生产多机种的企业),占固定
资产总额的44.5%;合资企业137560万元,占固定资产总额
的34.8%;外商独资企业71670万元,占固定资产总额的
18.2%;集体企业9652万元,占固定
资产总额的2.4%。
3.职工人数。挖掘机行业现有职工29622人。其中,国
有企业人数20924人,占职工总数的70.6%;合资企业人数
6611人,占职工总数的22.3%;独资企业1002人,占职工总
数的3.4%;集体企业1085人,占职工总数的3.7%。
4.挖掘机产量。1999年1~9月,全国共生产液压挖掘机
4909台。其中,国有企业生产663台(含贵州詹阳),占全国
总产量的13.5%;合资、外商独资企业生产4166台,占全国
总产量的84.9%;集体企业生产80台,占总产量的1.6%。
从统计资料可以看出,占全行业25.7%的员工,利用
53%的固定资产,生产出占全行业总产量的84.9%的挖掘
机。这说明合(独)资企业的年生产能力强,他们已经成为
影响我国液压挖掘机市场的主导力量,预计今后几年他们仍
将继续影响我国挖掘机市场。
二、合(独)资企业产品技术质量与现状
目前,合(独)资企业的产品所采用的先进技术主要体
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外观造型新颖,有时代感;司机室内部装饰豪华、优
雅;座椅调节功能多;大容量空调已逐渐成为标准配置。
2.采用阻尼系统(如六支点液压弹性支座)安装的全天
候钢制驾驶室,并适当增加地板的厚度,减震效果好。
3.多功能的监视器和开关。监视器和开关的功能越来越
多,使司机能够及时地了解机器的工作状况和根据需要选择
不同的工作模式。
4.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如根据不同的负荷(轻载荷、重
载荷、精细操作等)工况,控制系统通过微机自动控制发动
机转速和泵的排量,输出最合理的动力,以达到高效、节能
的目的。
5.具有瞬时加力功能。通过加力开关,使主溢流阀的压
力提高,增大斗杆、铲斗的挖掘力。
6.发动机上装有自动怠速系统,节约能源。
7.低噪音设计。选用低噪音发动机、泵或马达,并在发
动机盖、左右侧门、配重等处采用吸音材料以及大尺寸的消
音器,使整机噪音很小。
三、国有企业产品存在的问题及设计思想的转变
国有企业液压挖掘机的年产量(含贵州詹阳),1995年
为1800台,1996年为1243台,1997年为1003台,1999年的产
量不到千台,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困扰国企发展的原因固然
有资金缺乏、包袱沉重等原因,但根本原因在于国企的产品
技术性能不够先进、质量有待提高、可靠性低、寿命短等。
与合资企业的产品相比,国产挖掘机在以下几个方面亟待改
进:
1.涂装质量及油漆牢度差;
2.司机室制作水平低,司机室内部操作舒适性差;
3.机电一体化水平低;
4.挖掘机的噪声和振动大;
5.零部件以及整机的可靠性差。
近两年来,国有企业产品的设计指导思想已经发生变
化,在设计观念上已从单一国内配套转向国际协作的设计思
想上来,陆续投入批量生产的上建SW200LC、西挖H XW200、
合肥万方H K200、贵州詹阳JY220、柳州工程及泰安工程的
W Y20等已选用康明斯、帕金斯等公司的发动机,德国力士乐
和日本东芝、川崎的泵、阀以及帝人制机的马达等,使这些
产品的性能及可靠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今后,国有企业除
继续走好集天下之优、创中华品牌的路之外,还应在进一步
完善这些产品的同时,迅速向系列化方向发展。只有不断提
高产品质量,国有企业才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