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降厦工
2009年,60岁的蔡奎全可能不会想到,自己职业生涯的最后一站,居然落在了厦工。
虽然厦工历史辉煌——1951年成立的它是国内工程机械行业的探路者,多年来都处于第一梯队;但90年代末期在快速变化的市场大浪和竞争格局中,这家拥有60年历史的企业困于老机制、老观念,有些彷徨,不知路该如何走;同时,在此之前,厦工人刚经历了原老总被抓的动荡,群龙无首、士气低迷,一度只能羡慕地遥看徐工、三一、中联、柳工等同行高速发展。
2006年,厦门机电集团成立,成为厦工的第一大股东。年仅42岁的郭清泉走马上任,倡导变革管理,打造一支国际化的职业经理队伍。当曾“引领中韩两国工程机械发展的传奇人物”蔡奎全出现时,不禁让急于求贤的郭清泉为之心动。为此,他亲赴烟台,盛邀蔡“出山”。而最终让蔡奎全下定决心的是郭清泉的那句话。
“来吧,我们很需要你。”
如此富有人情味儿的一句话,让习惯了商业谈判的蔡奎全深受感动,也由此开启了他的厦工之旅。
然而,对于蔡奎全空降厦工,业界却议论纷纷:“韩籍CEO蔡奎全+机械工程业60年老国企厦工=?”最后的答案是快速下课?还是成功进化?不得而知。不过有一点可以确认,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一场外籍CEO与中国计划经济时代的体制产物——地方老国有企业的博弈。
出人意料的是,蔡奎全没带任何团队,孤身一人来到厦工,开始切身体会老国企顽疾的难缠之处,行事亦一改当年在大宇重工时魄力十足的绝地反击方式。
“首先要忍,然后才通。”蔡奎全平静地描述自己融入厦工的思路,“我并不清楚厦工的具体情况,所以默默忍耐看了半年,对其进行了全方位的了解。之后,我也没招聘自己的团队,开始的目标就是想把原有各自分散的部门协同起来,拧为一股绳,这是CEO应起的作用。而且在中国的企业,用中国的人,做中国的事,这才是正确的思路。”
事实上,如果蔡奎全一开始便招聘自己团队,很容易演变成自己团队几个人掌控局面,新旧团队之间关系难以协调,矛盾不断,这亦是他最不希望看到的情况。
然而,对于一个性格直率、决策执行力极强的人而言,头半年的沉默融入可谓煎熬。不过也正是这半年的观察,老国企的各种弊端一一呈现在蔡的眼中。“当时整个企业给我的感觉就是没方向、少梦想,最麻烦的还是企业缺少市场竞争的概念,不了解企业存在于这个市场的意义。”蔡的话用中国式言语来形容,就是典型计划经济产物的通病——干好干坏都一样。
此后,蔡奎全迅速提出了一个让业内惊讶的远景目标——厦工5年后销售额将达500亿元。事实是,2009年厦工的年销售额还不到60亿元,而且以装载机为主的单一产品结构线无法提供更多的盈利空间,同时,厦工营销售后管理团队整个环节上都问题不少。所以对于5年500亿元的计划,业内几乎没有人看好。
但蔡奎全自有他独到的经营与管理策略。他在厦工组织架构上做“减法”,把当时各自林立的子公司在组织架构上变成集团事业部机制,并细分设立了装载机、挖掘机、叉车、小型机和配件销售五个事业部,强化目标责任制,希望建立起战略管控模式。
同时,对于厦工单一的装载机为主的产品线,他又做“加法”。厦工在沉寂几年后,相继推出了装载机、挖掘机等众多新系列产品,并将原有产品全系列都更新换代。一时间,引得业内人士纷纷侧目,“看厦工这架势,要拼命了!”
此后,借助2010年4万亿贷款所带来的基建东风,厦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出击,2010年销售额一举突破百亿元大关、同比增幅94.3%;净利润6.14亿元、同比增幅478.5%。
第一年任期的年报业绩极为靓丽,蔡奎全为厦工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续写传奇
然而,进入2011年以来,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遭遇到金融危机后的新低点。国内4万亿基建项目大多结束,楼市冻结、保障房项目步履缓慢,外加大规模高铁项目停下步伐,银根紧缩,经济回落是主流趋势;国外欧洲债权危机与美国次贷危机所带来的经济问题也不见好转。
但由于看好国内市场,厦工从2007年开始多次为焦作基地和新产品技改大规模融资,例如2011年一次募集21亿资金投向挖掘机1.5万台技改项目及焦作(二期)技改项目。项目达产后,厦工将达到装载机4.5万台、挖掘机1.5万台、叉车2万台的年生产能力。
高速扩张的产能遇上趋冷的大环境,许多人再次把质疑的目光投向蔡奎全,厦工是否会面临产能过剩、作茧自缚的困局?500亿元销售目标能否如期实现?
对此,蔡奎全却认为:“厦工动作慢了,在2010年这波好形势中,厦工由于自身产能不足,所获得市场利润远不如同行。而如今扩大的产能目标,只不过是刚符合市场的生产需要,对于拥有广阔腹地的中国市场,我认为工程机械版块至少要热十年,所以并不担心产能过剩,这反倒是扩大战果的好机会。”
据了解,2011年,厦工所有产品合计销售将近40万台,总收入118亿元,增长率为18%。其中挖掘机总计销售超过17万台,增速约为6.23%。虽然厦工原定目标是增长率达到30%,但鉴于2011年的市场环境,厦工依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对于近年来国内工程机械企业纷纷抢滩国外市场的举动,蔡奎全冷静地说:“厦工目前仍将把主要精力放在国内,提高现有的生产、营销、售后服务的水平,海外市场如果没有特别好的机会,我们不会出手。但近几年,厦工也为开拓海外市场做了很多准备工作。在未来5~10年,国内工程机械企业必然会走国际化路线,这是一种趋势。”
蔡奎全认为,2012年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水平依然会高于2011年,但发展的节奏会相对比较平稳,从2012年第一季度装载机的销量看,与2011年同期比较相差无几。为了应对今年的市场,厦工将从团队竞争力、产品质量、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四个方面来提升企业竞争力。
对于厦工的未来,蔡奎全充满信心。他说:“厦工将继续提高现有产品品质,同时将通过自主研发、合资、并购等途径,以新产品为增长点,并使得现有产品继续保持20%~30%的增长,最终争取在工程机械行业做到世界前10强,实现5年500亿元的宏伟目标。”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