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机械行业发展与展望
一、水利机械行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水利机械企业大多是五六十年代建立的,主要从事水工金属结构的制造和施工机械的修配。从60年代进行非标准产品生产开始,各类水利机电产品及自动化系统的研制开发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仿制到自行设计,从单件生产到形成较大规模的艰苦创业,水利机械行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改革开放20年来,水利机械行业迎来了迅速发展的大好时机。1979年,水利部机械局正式成立,归口管理水利水电制造企业,负责统筹规划、指导协调及监督服务,对促进我国水利水电制造企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宏观调控和规范管理的作用。为适应水利事业发展需要,我国对部分水利水电制造企业进行了技术改造,从国外引进较为先进的技术、装备,有重点地扶持了一批水利水电制造企业。同时,建立了水利机械的行业组织,成立了专门从事水利施工机械和水利水文自动化及仪器设计的研究机构,为水利机械行业的发展莫定了基础。“八五”期间,水利水电制造企业共完成主要技术改造21项,投资1.2亿元,使产品质量及经营管理水平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一批修造企业被评为国家二级企业,26家企业被评为省部级先进企业。水利机械行业初步形成了具有较强研究、设计、制造、检测、安装、监造等功能的体系。
目前,从事水利水电制造的企业已有300余家,其中骨干企业近100家,几乎每个省份都建立了一批中小型水利水电制造企业,有6个全国性专业研究所,拥有职工近12万人,各类工程技术人员达2万余人。1998年对重点水利水电制造企业统计为:总资产164807万元,固定资产净值59935万元,工业总产值(1990年不变价)62130万元,销售收入76708万元。
水利机械制造企业仍普遍存在基础薄弱、手段落后、设备老化、科研基础设施陈旧、企业生产规模较小、产品结构不合理、资金短缺和社会负担沉重等问题,企业多属劳动密集型,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应用速度较慢,企业发展后劲不足,难以满足新形势下水利事业发展的需要。但是,以服务水利建设为己任的水利机械行业,将抓住水利市场不断成熟壮大、中央加大水利投入和加强水利建设的历史机遇,重点抓好深化改革、技术进步、加强管理和人才培养四个关键环节,进行二次创业。
二、50年主要成就
1.水利机械行业主导产业及产品已基本形成
经过50年的艰苦奋斗,水利机械行业已由初期的小型修配厂发展成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集科研开发和生产制造于一体的体系,形成了以金属结构及启闭机械、水利水文自动化设备及仪器仪表、清淤疏浚及灌排设备、农田水利施工机械、水利水电专用施工机械、中小型水轮发电机组及电站辅机、输配电设备、小水电站自动化等八类产品为主的系列。产品遍布水利、电力、冶金、铁道、交通、城建等行业,并远销国外。
水利水电制造企业和科研单位开发了数百种产品,上百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省部级奖励。其中,郑州水工机械厂生产的目前国内最大的大型(240立方米每小时)微机控制预冷混凝土搅拌楼获水利部科技成果一等奖,在五强溪、隔河岩、万家寨、三峡等大型水利水电工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标志着我国水利水电混凝土施工 向机电一体化方向迈出了较大的一步;南京水利水文自动化研究所研制的大坝安全监测系统获国家科技成果三等奖,并在葛洲坝、碧口、松花坝及李家峡等重点水利水电工程中正常运行;郑州水工机械厂和三门峡水工机械厂为葛洲坝提供的特大弧门、大型平门和亚洲最大的船闸人字门以及出口斯里兰卡的闸阀式平板门分别获得国家优质产品金质奖和银质奖。
2.适应水利市场需求的产品获得较快发展
“八五”和“九五”期间,水利机械行业根据水利市场需求的变化,加大水利机械装备的研制开发和技术引进力度,一批水利水电机械产品的技术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
(1)清淤疏浚机械。我国已研制开发出国际上现有的多种清淤、清障和疏浚机械,其中挖泥船已形成链斗式、绞吸式、耙吸式、斗轮式、冲吸式、射流式及两栖式等多品种的系列产品,有几百艘80~500立方米每小时的挖泥船,装机功率从1200HP、1600HP发展到3800HP,泥浆浓度从15%提高到20%以上,输泥距离由1~2公里提高到4公里以上,控制方式由机械控制向液压控制和微机自控发展,初步实现了机电液一体化。
(2)节水灌溉设备。1996年全国普及节水灌溉以来,“土渠输水,大水漫灌”的传统灌溉观念发生了转变,在加强渠道防渗衬砌和推广低压管道输水的同时,滴灌、微灌和喷灌得到推广应用。我国微灌设计技术和设备已能满足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下发展微灌工程技术的需求。通过引进奥地利、德国、以色列、荷兰、意大利等国先进技术和科技攻关,大型喷灌机技术经过起步、关键部件攻关和完善提高、稳妥推广的三个发展阶段,已基本具备了能够自己生产各类喷灌机的能力。
(3)混凝土施工机械。“九五”期间,混凝土搅拌楼(站)技术水平得到较快提高。混凝土搅拌机从自落式小容量类型向3立方米及4.5立方米大容量发展,能够搅拌水工混凝土四级配骨料。强制式搅拌机的开发也有了较大进展,不仅能搅拌常态混凝土,还能搅拌碾压和预冷混凝土,其衬板的使用寿命从5万立方米提高到30万立方米,而且在配料、称重、监测、打印等环节全部实现微机自动化控制。由杭州机械研究所和郑州水工机械厂共同研制,并用于三峡、万家寨等国家重点水利工程的新型240-4F3000LB微机控制混凝土搅拌楼,标志着我国混凝土搅拌楼的科研、生产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已能满足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大强度混凝土浇筑需要。
(4)水利水电自动化系统及仪器仪表。南京水利水文自动化研究所作为水利水电专业化研究所,在多功能水文仪器、大坝安全监测技术、水情自动测报技术、通信卫星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等方面开展科研攻关并取得突破,形成水文仪器及仪表、水情自动测报系统、闸门自动监控系统、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水电站计算机监测系统等产品系列,完成自动化系统工程163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科技进步奖20项。
(5)水工金属结构及启闭机产品。近年来,在大容量、高扬程启闭机及深孔高压闸门等方面不断取得技术突破,在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郑州、三门峡等水工厂先后为葛洲坝、漫湾等工程提供大型船闸人字门,为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提供了大型临时船闸,为黄河小浪底工程提供了大型坝顶门机。武进液压启闭机厂生产的QP-PYⅡ系列液压启闭机最大启闭力达2x6300KN,最大启闭行程16米,最大液缸直径800毫米,已用于天生桥水电站等国家重点水利水电工程。
3.水利机械产品质量监督体系趋于完善
1984年国务院颁布《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试行条例》,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授权水利部对全国水工金属结构生产进行技术质量监督,水利部于1986年成立许可证办公室,标志着水利机械产品质量监督工作开始步入正轨。1997年水利部成立产品质量监督总站,加强产品日常检查与跟踪调查,使质量监督工作经常化、规范化。
三、水利机械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水利机械行业要适应国家长期发展规划的要求
全国水利发展2010年总体规划明确:在江河湖泊治理方面,要加强控制性防洪骨干枢纽工程的建设和病险水库加固工作,建设高标准堤防,做好堤防基础防渗、崩岸治理和辅助工程建设以及疏浚河流、清淤清障等工作,提高防汛信息采集、信息传输、信息处理、洪水预报和高度指挥决策的自动化水平;在节水灌溉方面,增加灌溉面积3000万亩,发展节水灌溉工程面积1.8亿亩,近期重点抓好300个节水增产重点县建设;在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方面,兴建万家寨、嫩江尼尔基等调蓄水库,建设引黄入晋、南水北调中线及东线等调水工程。另外,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水环境保护、水力发电及农村水电电气化建设方面做出了全面规划。
上述规划中的大量工程建设施工任务与水利机械行业关系密切,水利机械行业要积极参与这些工程建设,提供相应的机电产品。
2.水利机械行业要适应水利建设新形势的要求
根据国家2010年总体规划和水利工程建设对水利机械化施工水平和技术手段的要求,在巩固发展水工金属结构及启闭机等传统产品的基础上,水利机械行业应把下列产品的研制开发做为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
(1)发展高浓度、高效率、大输送距离且能自动监测并综合显示挖掘性能的大型挖泥船。同时开发机动性好、无污染、价格低廉、适应南方乡村河道清淤的中小型清淤设备。
(2)研制高效率、低成本、‘适合我国国情的节水灌溉新机种,特别是加快卷盘式喷灌机关键技术的消化吸收和生产。
(3)跟踪国际防汛装备的先进水平,研制开发汛情测报及通信、堤防险情探测、快速打桩、防汛物资运送和人员救护等仪器和装备,建立防汛抢险装备体系,逐步实现查险除险和紧急抢险的机械化。
(4)加强堤防基础处理机械的研制开发,特别是成墙深度大于20米、成墙厚度较薄、工程造价低的高效率超薄型防渗墙施工机械。
(5)继续组织研究开发360立方米每小时特大型自动化混凝土搅拌楼、混凝土侧卸车、振捣器、长距离布料机、碾压混凝土筑坝成套设备等堤防加固机械装备。
(6)提高水文仪器二次仪表和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水平,发展先进的防洪预报警报系统、梯级水电联合自动调度系统、大型引水工程自动化系统、大型农电排灌自动化系统。
(7)加快明渠开挖、修坡、连续衬砌机、移动式搅拌站、混凝土运输、涵管制造、高架槽装备、盾构机等的研究开发,为南水北调等大型引水工程提供地下开挖、衬砌等机械装备。
(8)水资源保护及环保设备方面,大力开发环保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和监测仪器,加强对水质参数的自动监测并远传组成遥测系统。
(9)在提高水轮发电机效率的同时,加快综合参数采集终端机研制、中心控制柜软件的开发、参数传感器及采集方式的研究,提高小水电站及变电站自动化控制系统水平。
3.水利机械行业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面对不断变化的水利市场,水利机械行业要积极深化产权制度改革,进行资产重组。要以市场为导向,进行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资本结构、人才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实现速度与效益、总量增长与结构优化、微观活力与综合实力、存量合理调整与增量有效配置、规模效益与科技进步、经济增长与人才培养的统一,向专业化、规模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
4.水利机械行业要适应科技发展的要求
1998年的抗洪抢险和水利建设的实践表明,我国的技术装备在水利建设中的应用还远未达到较高的水平,手段还很落后,水利建设机械化施工水平低,主要依靠人海战术,迫切需要技术先进、质量可靠、科技含量高的新型机械设备。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