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工的三朵“云”
这个抓捕盗车贼的场景仅仅是徐工强大的云计算平台牛刀小试的一个小小插曲。在过去几年间,这家工程机械行业的排头兵企业,通过打造“服务云”“管理云”“国际云”这三朵“云”,有效地提升了对整个产业链的掌控力,大幅优化了企业内部管理,在行业内进一步夯实了竞争优势。
服务云:无处遁形的盗贼
在徐工集团CIO张启亮眼里,上述抓捕盗车贼这样的插曲只能算是“小事一桩”。“其实可以立刻将被盗车辆实时远程锁车控制,但为了现场抓到盗贼,我们才进行了进一步跟踪锁定。”张启亮说。
说简单也不简单,在这个案件中,徐工综合利用了车辆上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无线通信技术(GPRS)以及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数据库对比等技术,实时采集车辆的地理位置、运动信息和工作状态等数据,才为警方最终擒获盗贼提供了保证。
徐工的车辆定位精确到15米左右,并每秒刷新一次,这基本上让被盗车辆无处遁形。这种物联网的研发和应用起始于上世纪90年代,当时还没有“物联网”的概念,徐工称之为“智能化机器”。
徐工的智能机器不仅仅能“保护”客户的资产,更能为客户“保养”资产。
在以往,企业将产品售卖给客户,客户在使用过程中发现问题后再反馈到企业,企业进行维修解决。如今,徐工的起重机、挖掘机、旋挖钻机三大类产品2万多台设备上都装上了“黑匣子”芯片,对机器的整体运作情况、零部件的健康情况进行监控和数据分析。在设备发生故障之前,能及时感知到究竟哪个部件发生了损坏,并第一时间以短信等方式通知用户。“智能化机器和物联网让我们把以前的被动服务变为主动服务,提升了客户满意度。”张启亮说。一位客户表示,徐工的主动服务改变了他对传统国企的形象,原来国企也可以洋溢出创新的活力。
管理云:复制DNA
徐工集团成立于1989年,其前身最早可追溯到1943年的八路军鲁南兵工厂。徐工身上有几个“第一”——上世纪60年代制造出了中国第一台汽车起重机,70年代造出了第一台压力机。信息化方面,徐工也是业内第一批实施制造资源计划系统(MRPⅡ)、ERP的企业之一。但在2000~2008年,这个信息化的先行者却放慢了步伐,甚至到了“止步不前”的地步。
在IT建设方面,徐工统一了集团规划,同步上线OA、HR等系统,实现了全国范围内集团各分/子公司互联互通的“城域网”,并选择徐工重型作为试点实施ERP,“一旦徐重成功了,就有了可参考的经验,整个集团的成功就有了保证。”王民说。
国际云:实现真正国际化
在徐工的规划里,未来要建三个云数据中心,一个在徐州大本营,一个在上海,另外一个会选择建在欧洲的德国或南美洲的巴西。这三个云数据中心每一个都是完整的个体,具备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业务能力,采用相同的业务模式和管理模式,同时彼此之间互联互通,无论是内部的员工,还是上游供应商、下游的经销商和服务商,亦或是最终用户,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可以登录使用。“国内的两个是互为备份,国外的一个更多的是为徐工的国际化服务”张启亮说。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