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与几个朋友聊天,谈起当今工程机械制造业中如日中天的三一和中联为何能发展得如此神速这个话题,大家摆了许多理由,都很中肯入理,但笔者提出一个有些“离经叛道”的看法,大家听后觉得有点意思。我认为除了大气候的因素之外,三一和中联同在一个地方注册经营也是重要的原因。
纵观当今世界,类似的例子还真不少,最著名的当属美国的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这两个世界顶级的饮料巨头同在美国注册,但谁也没法把对方压下去,反倒是让各自在与对方竞争的过程中都得到了发展,市场遍及全球各地,成了美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假设三一和中联两家天各一方,也许真有可能都达不到今天的强大程度。熟悉三一和中联的人都知道,最初是三一向中联研究所学技术,后来是中联反过来向三一学企业结构和经营模式。两者是既竞争又相互学习。当然这种近距离的竞争肯定更为激烈,相对而言透明度也会更高。双方都知根知底,真所谓你家厨房锅瓢响,就知道要开饭了。各自都是对方最强劲的对手,谁也不敢懈怠,谁也不服输。同时双方又都是互为借鉴和学习对象,自觉和不自觉地增强经济趋同性。于是双双都确定了在今天中国混凝土泵车市场的主流地位,甚至连进口品牌也退避三舍。
我把这趣称为“伴生”现象。
按《汉语字典》的解释,伴生——相伴共同生存。如伴生矿、伴生植物、伴生树。
三一和中联的这种伴生显然有别于伴生矿,倒有点像伴生树,虽然相伴共生,但在地底下土壤中肯定是你争我夺,抢水分抢养料,在地面上争阳光争空间。它们是一种以竞争为基本格调的共生。商界的伴生现象更是以竞争为基本模式,只是这种竞争是眼皮底下门对门的竞争,更为激烈。处于现在的市场经济时代,唯有竞争才能造就一代商界的骄子,虽说打不垮对方,却也把自己都练强壮了。
不知大家有否注意,类似于湖南长沙这样的造就两家中国顶级的泵车生产企业的城市,在中国也不止一个。上海由于得天独厚的条件,世界级的泵车制造厂——普茨迈斯特和施维因进入中国的首选地就是上海,而且两家企业都不约而同地都选择了在上海松江落户。然而几年过去了,施维因已经少有动静,让普茨迈斯特成了上海的孤寂寡人。
可能是命运造化,上海如今又冒出一个鸿得利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看来将由这家企业来承担与普茨迈斯特同场竞技的角色。
大家可不要小看了这家企业。这家企业一直行事低调,很注重产品质量和技术研发,然而在市场开发方面步子不大,名声也不大。可它已有了十四年的发展历程,早年是一个为客户修理、租赁混凝土泵送设备和制造泵送设备部件的综合企业,由于接触了国内外各种品牌的泵送产品,深层次地了解了各个品牌泵送设备的长处和短处,因而集聚了丰富的泵送设备的技术和经验。2000年至2003年开始自行研发混凝土拖泵和车载泵,产品一上市就赢得了三个技术“率先”。由于产品质量优异,在拖泵市场和车载泵市场很受客户的信任,也赢得了不少用户,渐渐地累积了客户资源;该企业从一开始就十分注重产品的研发,是中国第一个开发车载泵的企业,他们的“城市猎豹”车载泵获得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公司也荣获上海市的“高新技术产业”的称号;同时也慢慢地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2003年至2006年是该企业的高速发展期,03年混凝土臂架泵研发上市,该产品与国内外的同类产品在技术上有很大的差异性,属于自主研发产品,如果您到过06年宝马工程机械展的鸿得利展台,看过他们所展示的混凝土系列产品的观众,肯定会对他们产品的独特性留下深刻的印象。05年开始筹建新厂房和新流水线,06年完成新厂房的投资。虽说今天还无法和三一、中联相提并论,但其发展势头却异常迅猛,今年他们的新厂房已经正式启用。笔者有幸去过一次,新厂区建筑又大又气派,很现代化,与以前的老企业不可同日而语,给人以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也就是说它们已经具备企业腾飞的基本条件,正准备一跃而成为像三一、中联那样的企业。
换一个角度看,这家企业练了十四年的内功,先是搞搞维修、租赁,然后是以生产混凝土拖泵为主,进而小规模地生产车载泵和臂架泵。集聚了资本,集聚了技术,也集聚了人力资源和市场资源,现在他们将拉开架势要大干一场了。不得不让人刮目相看。
如果我是普茨迈斯特的老总,对于身边突然冒出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不应感到惊讶和担心,反倒要感到高兴,它将激励自己与其竞争。竞争会创造效益,竞争将产生奇迹,也许真会再次演绎上海版的商界“伴生”故事。(作者:金心)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