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85%到50%再到45%,一年多来,凯雷购徐工一案股权变动跌宕起伏,震动海内外。徐工的收获在于,业者通过这一案例清晰看到了装备制造业的价值。而凯雷所看到的徐工内在价值,实际上比现有更大,因此也造就了凯雷多次让步、始终不肯放弃的最终结果。
徐工集团一共拥有15家全资、控股和参股子公司,其中12家公司都在凯雷入股的徐工机械里,比如徐工科技、徐重、徐州徐工液压件有限公司、徐州徐工特种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等。也就是说,大部分资产都包括在了徐工机械中,特别是一些优质资产。
徐工科技旗下虽有众多工程机械产品,但还不包括公司盈利最强的徐重。徐重从1993年到1999年时一直处于亏损,1998年一年就亏了6200万元。但这几年,在董事长王民的带领下,该公司走上了一条自主创新的新路。截至2006年10月,全国汽车起重机累计销售11996台,仅徐重就累计销售6186台,领跑全行业。
2006年徐重销售额为63.7亿元,同比增长51.67%,2007年的销售额预计将达80亿元,其在今年1月的销售额就达7.02亿元,同比增长84.7%。这就是凯雷所看到的徐工“金矿”之一。
相比三一集团,徐工机械更值得收购。三一重工(600031.SH)拥有三一集团的核心资产,去年三一重工在销售额增长80.28%的情况下,其主营业务收入为45.74亿元,净利润5.57亿元。
凯雷下注徐工还在于,它所赌的并不单单是工程机械这个行业,而是具有更大潜力的能源产业。汽车起重机的主要客户实际上是石油勘探企业,这是具有发展潜力却比较低调的产业之一。
投资行为的初衷,不仅要看被收购方的成长性,更要看其怎样实现增长,这正是凯雷的核心投资理念之一。无论是在2004年工程机械整体下挫的当口,还是2006年该行业的硕果累累期,凯雷始终不离不弃,正是因为徐工的产品始终被市场认可。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