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在“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与工业园区”表彰大会上,三一集团荣获“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称号。消息让三一为之振奋。奖项的获得,意味着三一努力营造的企业与员工共建共享、互利共赢的关系,受到国家的肯定。
从最初四人创立的的乡村小厂,到如今拥有员工6万多人的国际型企业,三一领导人始终将人本精神贯穿于企业发展之中,重视人、尊重人、关心爱护人,创造性提出了“帮助员工成功”的理念,企业与员工的关系不再仅仅局限于雇佣关系,而多了一份“家”的温暖。
重视人 员工的心是企业的根
“留住人才,留住希望。”回首2008年那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在裁员减薪潮一片高涨的情况下,三一“不裁员、不降薪”的承诺言犹在耳。面对艰难的时局,三一董事会坚定表示,与员工共同扶持度过危机。
“比起裁员,我们更看重人力资本对未来发展的作用。”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如此说道。与此同时,三一设立“千亿纪念奖”,激励员工和企业齐心协力,共度难关。
员工的心,是企业的根。面对大环境的考验,我们看到企业对人才的重视与珍视。而这一责任之举,也打消了员工心头的顾虑,企业凝聚力战斗力增强。最终三一率先走出经济危机的阴霾,并抓住机遇迎来新一轮的发展。这与三一人的勤奋努力密不可分。
三一的领导人总是在不同场合强调人才的重要性,并将之升华为 “让员工过上富足而有尊严的生活”。在外界眼里,三一是一个造富工厂,每年产生大量百万、千万甚至亿万级富翁。普通员工年均工资达到5.1万元,是湖南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1.7倍。股权激励制度、研发人员“积分”换房换现金制度以及殷实的福利待遇令人向往。
然而,真正让三一人自豪的不仅仅是“钱多”,更重要的是“机会多”。三一视人才为第一资源,从培训、选拔、晋升等环节,有针对性地制定与员工发展需求相匹配的措施。
2010年三一的培训投入达6000万元、人均培训87课时;每年选派大批管理技术骨干、优秀一线员工到北大、清华等名校深造,目前已有534名员工拿到学位,多半获得提拔重用;为培养年轻员工、后备干部,建立导师制,启动S1000人才培养工程。
三一任人唯能,打破论资排辈,无论是生产一线员工还是研发管理人员,都能在这里找到发展的空间。目前,集团管理人员平均年龄34岁,最年轻的部门经理24岁。2010年提拔的900人中,56%为80后的年轻人。逐渐形成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
三一与员工共赢发展
尊重人 让员工做三一主人
2011年5月,三一重工董事长梁稳根一封给普通员工的致歉信,在《三一集团》报上公开发表。这封信,让员工看到一个企业领导人胸怀的同时,更让员工感受到了尊重。
三一的领导者相信,要让员工有 “主人翁”意识,把三一当成自己的“家”,就必须乐于倾听、善于吸纳员工意见。为此,三一打破部门层级边界,建立沟通信箱,召开座谈会议,让每名员工都能畅所欲言,参与到经营管理中来。
董事长信箱于2010年应运而生。大到公司经营发展的建议,小到食堂排队等候过长的投诉,梁稳根事无巨细亲笔回复。在他的推动下,好的建议被采纳员工获得奖励,衣食住行上的不足得到改进。
据统计,2010年,公司共接收员工意见和合理化建议2.2万件,改进节约成本费用近2亿。
与此同时,为了给员工更多的关爱,三一在车间厂房内建造室内绿化带,设置员工学习园地、咖啡室,改善工作环境;为了让工作之余的员工有更健康丰富的生活,耗资近3000万建成高档员工俱乐部,健身娱乐设施一应俱全;三一人的“淘宝网”让员工津津乐道,在这里,可以轻松买到便宜又称心的商品。
“再一次体会了作为一名三一人特有的幸福感。”员工内部论坛上的留言引来大家的共鸣。
企业与员工共建共享,互利共赢,这种和谐的劳动关系,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促进了企业的健康发展。五年来,三一集团的销售保持了50%以上的年均增长速度,2010年销售过500亿。今年7月,三一重工更是以215.84亿美元的市值,荣登FT全球500强。(柏 岩)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