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林德杯”中国物流-叉车巡回赛上,女司机开着叉车表演搬运和开瓶盖等精彩动作,让人们对叉车这个特殊车种有了鲜活的认识。
与中国汽车市场的增长态势相呼应,叉车作为工程机械的一个分支,在自有市场更是独自偷乐。中国的叉车市场已经连续8年实现高增长,30%的年均增长率令人侧目,今年前四个月更是突破了这个平均值。
“随着中国物流业等蓬勃发展,叉车市场更将步入快行道。”中国汽车工程协会副秘书长韩镭认为。
第九个高增长年
身影遍及工矿企业、港口码头、机场、建筑施工、仓储装卸及短距离搬运作业处的叉车,10年来,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宏观背景下一路小跑,销量增长了3倍多。
统计显示,2006年,中国叉车市场总销量突破9.3万台,增长高达36%。预计2010年将突破12万台,直追装载机总量,成为工程机械第一大类产品。
业内专家认为:“从今年前四个月情况来看,叉车进入连续增长的第九个年头已没有悬疑,很可能还会有第十和第十一个年头。”
“制造业投资与升级,物流仓储的发展,租赁、出口等多方面因素带动,促使国内叉车需求增大,尤其是在2002年重化工业化以后。”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表示。
而在2006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景气预测分析中显示,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全球制造业中心第五次转移正由韩国转向中国。大量的商品由中国制造并被运往中国和世界各地,巨大的原材料和产品流通需求将保证中国的物流需求会以10%-20%的速度增长。同时,众多大型跨国零售巨头抢滩中国大陆和中国经济的良好发展形势,也预示着中国物流产业的巨大潜力。受下游行业需求影响,叉车行业将会在未来几年保持高速度增长态势。
全球诱惑
近些年,与日本市场小幅增长,欧洲市场保持1%-2%速度上下波动相比,中国叉车市场30%的高增长率,吸引着国际叉车巨头迅速加入到在中国踩点建厂、铺设销售网络、争抢市场的阵营中。
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机动工业车辆分会统计,目前各类叉车批量生产企业已超过80家,国外品牌(合资或独资企业)达到18家。林德、永恒力、OM、丰田、现代、大宇等跨国叉车巨头已经纷纷落户中国。而美国现代物料搬运杂志的排名中,全球前20位叉车厂商中过半数已在中国国内建厂或以代理形式进入。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叉车市场,但80多家企业在年销量10万台的市场中,已形成激烈的竞争态势。”10年前就已进入中国的全球最大叉车制造商林德叉车CEO郭进鹏已明显闻到了火药味。
为了争抢市场,国际巨头们早已不满足在中国的试水姿态。2005年底,林德叉车宣布,出于对中国市场的重新考虑,早期成立的林德厦门公司将变更为林德(中国)叉车有限公司(下称“林德叉车”),并将中国作为亚洲的总部。
据郭进鹏介绍,“林德的本土化进程将进入一个加速期,我们要在未来五年内实现营业额、销售量翻一倍。”
拥有百余年历史的全球著名叉车生产厂商意大利OM叉车股份有限公司也表示,今年其在中国市场的份额有望达到7%至10%。
在国际巨头中国战略升级的同时,中国本土叉车企业也在排兵布阵。
与其他行业不同,虽然国内叉车企业众多,但中国叉车行业集中度相对较高。杭州叉车是最早的改制企业之一,当年轰动业内外的改制模式,成为杭叉引领行业和市场的主要动能之一;合力叉车是国内叉车行业惟一的上市公司,在自主研发与生产方面拥有强劲实力。合力叉车与杭州叉车这两大龙头,几乎占据了市场近60%的份额。
新面孔也在涌现,农机行业的福田重工在进入装载机行业一年里就将产销做到了3000台;江淮重工宣布涉足叉车业务,柳工( 25.52,0.44,1.75%)、玉柴亦在图谋叉车业务,而中国重汽( 38.40,-0.20,-0.52%)集团则与韩国著名的克拉克叉车公司签订了合作生产叉车的协议。
而与整个汽车行业类似,以林德叉车等为代表的跨国巨头主导着高端市场,以安徽合力( 29.78,1.07,3.73%)叉车、杭州叉车为代表的本土企业仍是在中低端市场盘踞。
“目前,国内的叉车企业正在试图上攀中高端,而国际知名品牌则意欲向下延伸,这个朝中端两头接近的过程势必又将引发一番激烈搏杀,相比之下国内企业面临着更多危机。”韩镭认为。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