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前依然高企的通胀水平及管理依然面临着来自多方面的压力和挑战。
19日,陆家嘴论坛“浦江夜话”期间,多位经济界知名人士在一场主题为“货币政策、物价水平和流动性管理”讨论中认为,除了来自于美国宽松货币政策的外部影响外,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也将给未来通胀带来压力,而新形势下,通胀预期的管理也产生了新的内涵。
美国斯坦福大学威廉·伊贝尔国际经济学教授罗纳德·麦金农认为,美国宽松货币政策导致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通胀水平的上升。在美元资产利息率接近零的情况下,大量资金流入中国,热钱的流入加上保持汇率稳定的义务给中国的货币政策执行带来难度。
“从根本上来说,美国的利息率太低。”麦金农认为,现在大部分国家仍然还是盯住美元,所以美国的利率政策、货币政策非常关键,会影响到其他各国的通货膨胀。
不过,麦金农认为,美国的这种零利率是双输政策,既造成了全球的通货膨胀,也破坏了美国金融中介体系,造成了银行体系的贷款缩减。
中国的通胀另一个压力来自于经济结构的调整。“2011年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转折年,从今以后中国经济真正意义上的结构调整开始了。”摩根士丹利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说,调结构的背后意味着经济增长将越来越多地从可贸易部门的拉动变为不可贸易部门的拉动,这个过程必然产生比较高的通胀水平。
“正是因为通货膨胀的预期管理处在从传统状况向现在状况的变化过程之中,货币政策理念也要有所改变。”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副局长汪小亚说。
汪小亚认为,在传统的预期管理思维下,货币政策作为一种工程性的问题,比如强调货币政策、强调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的选择和平衡问题。而现在的预期管理理念中,货币政策更是一个策略性的问题,用一种工具或者用一些综合政策来影响居民对于通胀的预期。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