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颗金子都发光】
在中国,在徐州,有着这样一个团队。这个团队有着超过千人规模,每个成员的学历基本都是本科以上,且近三年内新进的员工中,硕士占到60-70%,整体的学历水平在不断提高。
是什么,造就了这些;又是什么,凝聚了这些;是徐重至今仍在秉承的,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纳贤标准,它让员工对企业产生深深的归属感。
徐工机械副总裁、重型总经理孙建忠说:“徐重之所以敢在世界级命题上,敢于坚定不移、义无反顾的走全地面起重机自主创新这条路,不仅在于徐工人有着艰苦奋斗的精神,更因为我们有着一支优秀的技术团队、有强大的制造工人技师队伍和专业管理人才,是他们给了我们底气!”
徐工重型:让每一颗金子都发光
众所周知,轮式起重机在整个工程机械领域被公认为科技含量最高,研发难度最高的产品,因而培养一名能独挡一面的设计人员,至少要在5年以上。
在过去的八年中,几百名研发人员和2000多名技术工人,攻克了12项重大技术难题,形成了20项子系统,其中5项国际领先,8项国际先进,7项国内领先。开发了28项专有技术,产学研项目14项,获得授权专利145项,其中发明专利8项。
团结奋发的徐重,一直领跑行业。
对于领跑的感受,徐工重型有权利骄傲,但同时也有权利喊出:“领跑其实很辛苦。”
即使技术攻关如此艰难,徐州的生活环境也并不优越,但徐重却是行业里面人员流动最小的企业。问及其中原委,其中的技术人员最有体味和发言权:“徐工重型‘不轻易抛弃任何一个人’,只要是没有原则性错误,员工从进厂之日起,就会清晰的知道自己的职业路线和成长方向,企业并不杀鸡取卵,而是给每一个员工足够长的成长线。”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