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中国南车止跌反弹,全天涨幅超过4%,部分投资者松了一口气。在看到曙光的同时,也有投资者担心后期股价反弹乏力,怕是昙花一现。
受益于铁路及轨道交通建设提速,尤其是高铁盛宴拉动,中国南车一度领涨大盘,成为备受投资者追捧的明星个股,然而自春节以来,中国南车股价却一路阴跌,并导致大量失血,虽几度反弹,但终究未能走出阴霾。与此同时,中国南车不愿具名的相关负责人士日前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透露,目前中国南车已在海外建立了两个研发中心,正考虑通过直接投资、合资建厂等方式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遭错杀,还是估值偏高?
最近,与中国南车有关的利好消息不断。继再度获得格鲁吉亚动车组订单之后,中国南车产车轴近日获北美市场通行证;与此同时,中国南车还参与了我国内陆首条中低速磁悬浮商业示范线建设。年报显示,中国南车2010年净利润劲增五成,跻身全球轨道交通装备业第二大企业。凭借近年来取得的业绩,公司董事长赵小刚成功入选中国最具影响力商界领袖。
然而近来在这些业绩背后,中国南车股价表现却相当纠结。春节前夕,中国南车股价连续大涨,短短一个月时间,股价从7.32元涨到了9.07元,涨幅超过23%。2011年1月31日,中国南车以近5%的涨幅报收,股价最高到达9.17元。然而春节过后,中国南车股价却一路阴跌,大量资金溃逃,并最终导致中国南车大出血,虽偶尔出现反弹,但终究未能走出阴霾。 据统计,一季度,中国南车资金净流出62.85亿元,仅次于中国平安,位居A股第二位。自春节以来,中国南车股价从最高9.10元跌到最低7.02元,每股跌幅超过2元。从最近半个月表现来看,中国南车整体仍跑输大盘。
从基本面来看,包括高铁在内,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前景可期。根据相关规划,预计“十二五”期间,中国铁路将达到12万公里以上,其中高速铁路1.6万公里以上,投资超过3.5万亿元。此外,“十二五”期间中国有33个城市规划建设城轨地铁,总投资达1.16万亿元,另有50座城市有发展轨道交通的强烈愿望。轨道交通总投入超过4万亿元。
因看好中国南车在中国轨道交通装备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摩根士丹利日前首次给予中国南车及其附属南车时代H股增持评级。中邮证券也认为,城轨地铁车辆及新能源业务有望成为中国南车新增长极,给予公司“推荐”评级。
然而就是这样一只一度被看好的个股,近来在市场上多方却节节败退。究其主要原因,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一方面与铁道部原部长刘志军被调查,市场忧虑中国铁路建设可能会随之放缓有关;另一方面则与中国南车前段时间遭到热炒,庄家获利出货而目前大盘走势疲弱,估值偏高有关。不过,目前市场各方对此看法不一,仍然存在分歧。
积极备战海外市场
与中国南车股价表现不如人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手握近千亿元订单,且正加紧实施规模宏大的战略布局,中国南车相关负责人士日前在接受采访时透露,目前中国南车已在海外建立了两个研发中心,正考虑通过直接投资、合资建厂等方式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中国南车董事长赵小刚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公司已经制定了“十二五”战略,提出2015年营业收入要突破1500亿元,形成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专有技术延伸产业、资本运作“三位一体”国际化经营格局,努力成为行业第一的世界500强企业。
近日,湖南省张家界市政府与中国南车、中国中铁以及湖南省铁路投资集团就张家界中低速磁悬浮项目共同签署四方战略合作意向书,这标志着内陆第一条中低速磁悬浮商业示范线建设拉开帷幕。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南车还与石家庄市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投资超过50亿元,在位于栾城县的装备制造基地建设南车工业园。
实际上,除此之外,自去年以来中国南车还相继在天津、洛阳、昆明、新会、宁波以及杭州动工兴建六个基地。其中,位于天津市北辰区的中国南车产业园占地面积1000亩,总投资30亿元,建成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00亿元。宁波基地规划占地则达3000亩。新会基地日前已开始“招兵买马”。
中国南车企业文化部负责人曹钢材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以上国内基地建设是中国南车根据公司经营发展与目标市场开发需要做出的战略部署,同时也是为更便捷地响应相关区域对轨道交通装备的需求。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去年以来中国南车重点建设的上述六个基地中,除洛阳基地位于内陆地区和石家庄基地属于搬迁改造外,其余五大新建基地分别位居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及东南亚桥头堡等显要战略位置。
接近中国南车的分析人士认为,其新建宁波、新会及昆明等沿海新基地,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当地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大力开拓海外市场。如中国南车执行董事、副总裁唐克林就曾表示,将把宁波打造成为中国南车海外市场出口生产基地。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