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电投资在飙升的煤价打压下势头减弱,而内陆核电的投资热情却正如火如荼。
3月9日,记者从国家发改委内部获悉,在十二五期间,核电将是重点发展的电源之一,虽然沿海核电仍是重点发展对象,但内陆核电也不会再停留在规划状态,预计在近两年内第一家内陆核电站会正式开工。
火电亏损导致投资缩减
火电亏损正导致发电企业纷纷缩减火电电源投资,而将投资热情转向风电、核电等,甚至将资金转向煤炭、金融、房地产。
2010年的经济数据显示,我国2010年全国电源投资3641亿元,比上年下降4.3%;其中火电投资1311亿元,比上年下降15.1%,新增火电装机容量5872万千瓦,下降3.4%。
“火电电源投资的下降,主要是煤炭价格涨幅过快,而煤电联动迟迟未跟进,导致火电大面积亏损,严重打压了发电企业对火电投资的热情。”五大电力集团一负责人告诉记者。
煤炭价格在最近几年一直保持着超速度上涨,据中电投总经理陆启洲介绍,火电亏损已经是一个普遍现象。今年1至2月,标煤涨价达到709元,上涨13.1%,同期中电投火电板块亏损5.6个亿。2003年到现在,煤价涨了237%,同期全国发电企业平均上网电价涨了20%。电价8年涨了20%,这个数字低于2003年到2010年的通货膨胀,就是说电价不是在涨,而是在降,电价上涨不单低于煤价上涨,甚至低于通货膨胀率。
市场煤和计划电的矛盾纠结太深,随着煤价飙升,火电企业的弱势地位越来越明显,火电大面积亏损的结果只能让发电企业对火电投资退避三舍。“目前各发电企业更愿意投资能获得可再生能源补贴的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或者是争取可获得政府资金支持的核电,甚至投资存在暴利的煤矿、金融行业。”上述人士认为,发电集团是市场经济主体,作为企业,趋利是正常现象。
引发电荒隐忧
火电电源的投资下降,已经引起了业界对未来电力供应不足的担忧。
根据中电联的数据,预计到2015年,全国电力需求将达到6万亿千瓦时左右,是目前电力需求的1.42倍。
而目前,我国的主要电力来源仍然是火电。截至2010年底,全国装机容量9.6亿千瓦,其中火电装机容量占73.4%。
“虽然我国一直在鼓励风电、核电和太阳能发电,而且这些类型的电源投资确实在快速增长,但因为这类电源机组目前在我国的装机容量中仅占较小份额,未来电力供应仍然将主要依靠火电。”上述五大电力集团人士认为。
业内电力专家认为,电力弹性系数仍保持在1左右,电力需求继续保持与GDP同步的较快增长,实现电力平衡还需要一定规模的火电新增装机容量。考虑到电力建设具有一定的周期性,火电投资大幅减少的恶果将在两年内逐步显现,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将由平衡转向偏紧,局部地区紧张,用电高峰期间不仅缺电力,缺少电量的可能性同样存在。
但是目前各大发电企业继续在下调火电机组投资计划。据陆启洲称,在中电投企业发展的“十二五”规划中,火电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已经由过去的83%降到18%。
不过陆启洲认为,未来30年,中国离开火电是不可想象的,目前中国的火电装机容量大概是全世界的70%,火电发电量占全国总用电量的80%。改变过分依赖火电的局面,调整能源结构,多发展清洁能源,减少对火电的依赖是要逐步进行的。他透露,2010年中电投除了火电领域亏损外,水电、太阳能等领域都实现了盈利。尽管目前火电亏损,但中电投作为央企,还会继续上一批火电项目。
核电规划从沿海扩至内陆
与火电投资下降相反的是,目前我国各地区纷纷在规划上马核电项目。
目前,我国拥有核电站的以及在建核电站的都只限于沿海地区,内陆核电站仍停留在规划状态。
但出于对内陆地区种种考虑,核电项目规划极多,不仅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河南、四川、重庆等地都已纷纷宣布了本省市的核电规划。日前,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也正式批复设立九江核电产业基地。
江西省发改委主任姚木根称,江西省首座核电站——位于九江市彭泽县的帽子山核电站,计划于今年上半年动工建设,总投资超过千亿元人民币。
资料显示,彭泽帽子山核电站位于九江市彭泽县马当镇境内,北临长江,南靠太泊湖。占地总面积约2800亩,距九江市约80公里,距南昌市约170公里。作为1949年以来江西省投资额最大的项目,彭泽核电站规划建设4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预留2台机组建设空间。其中,一期工程计划采用第三代核电技术,建设两台125万千瓦AP1000压水堆发电机组。
但目前为止,国内内陆地区正在规划中的核电站,包括江西省大张旗鼓的彭泽核电站,没有一个取得国家正式批文的。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孙勤表示,目前中国已建11台机组,装机910万千瓦。在建24台核电机组,装机2540万千瓦。今年将安排浙江三门、山东海阳、广东台山、海南昌江和山东荣成等五座核电厂开工建设。
国家发改委内部人士则向记者透露,三代核电技术是中国未来核电建设的主要道路,目前的战略是在沿海试验,再向内陆推行,按照计划,两年内内陆第一家核电站有望正式开工。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