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近日利比亚局势动荡,国际油价再次大涨,加之其他一些重要大宗商品的价格也处于高位,全球通胀预期抬升,引发了人们对中国输入性通胀加剧的担忧。但多数分析人士认为,中国本轮物价上涨温和可控,并不会出现“恶性通胀”。
去年以来,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持续上涨,去年11月突破5%关口,创28个月新高。虽然去年12月CPI涨幅有所回落,但今年1月又有反弹,同比涨幅再度向5%靠近。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日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坦言,当前,物价上涨较快,通胀预期增强,这个问题涉及民生、关系全局、影响稳定。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报告提出,今年中国CPI涨幅要控制在4%左右。多数专家对实现这一调控目标较为乐观。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指出,有两个重要物质条件决定了中国不会出现“恶性通胀”:粮食连续七年丰收,库存充裕,粮价稳则百价稳;工业品市场供需基本平衡,一些行业还存在产能过剩。
去年中国农产品市场上先后出现从大蒜到生姜、再到绿豆的轮番上涨局面,被戏称为“蒜你狠”“姜你军”“豆你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市场积聚了过多资金,把农产品当成了炒作题材。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研究员张立群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政府不仅要防止闲散资金对小品种农产品的过度炒作,还应努力把闲散资金引向实体经济和工业建设,为扩大内需作贡献。
去年11月开始,中国打出“稳物价”组合拳。财政部、民政部着手对低收入家庭发放临时生活补助;工商总局要求严厉打击农产品市场中的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行为。
张立群认为,今年中国农产品面临的新涨价因素不多,上涨压力也不会很大,此前被认为会影响粮价的干旱问题也有了明显缓解。“今年粮食价格可望基本稳定”。
全球流动性过剩不仅造成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让新兴市场国家面临较大输入性通胀压力,还将使热钱加速流入这些国家,加剧其流动性过剩,从而进一步加大通胀压力。
不过,张立群认为,中国面临的输入性通胀压力并不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与去年相比明显较低。主要新兴经济体由于复苏较快而面临较严重的通胀问题,去年以来都采取了相应调控措施,因而今年对大宗商品的需求会弱于去年;发达国家经济恢复的基础并不扎实。这样的国际经济形势并不支持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
为回收市场上的流动性,最近5个多月,中国央行先后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三次上调利率。目前中国的存款准备金率已处于19.5%的历史高点。
“就是要在最早的时机,以最快的速度,用最大的力度回收市场流动性,以便为全年物价调控打下坚实基础。”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行长杨子强连用三个“最”分析央行调控物价的决心。
他认为,随着中国货币政策回归稳健,市场流动性将由过剩回归常态,这对于物价调控将起到积极作用。
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稳定物价的五项举措:有效管理市场流动性;大力发展生产;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加强价格监管;完善补贴制度。
分析人士认为,这一系列有力措施将为中国实现今年通胀调控目标提供有力保证,也体现了政府稳定物价、防止发生“恶性通胀”的信心和决心。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