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胀预期下,普遍较去年调高1%,调控仍有难度
作为今年中国经济工作的“头等大事”,稳定物价成为地方两会的重点话题。2月23日,据媒体统计,在全国28个明确提出物价调控目标的省份中,有24个省份表示要将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控制在4%左右,普遍较2010年调高1%。
“4%的目标体现了地方政府保障民生的决心。”相关专家对记者坦言,实现这一目标有难度,各地方政府要把真功夫下在如何切实稳定物价上。
4%成共识
记者注意到,全国31个省区市有28个省份均明确了目标,24个省市将CPI调控目标设定在4%左右。这就意味着2011年全国绝大多数省份物价调控目标较2010年上调了1%。2010年全国各省区市物价调控目标大多定在3%左右。
这些省市中,不仅有率先迈入GDP“4万亿俱乐部”的广东和江苏,还包括山东和浙江等经济强省,更有云南、宁夏等尚未加入“万亿元俱乐部”的西部省份。西藏在所有省市中设定目标最低——3.5%。
其他4个省市中,辽宁、河北两省没有提出具体指标,上海提出“CPI与国家价格调控目标保持衔接”,青海则提出控制在5.5%左右。
“多数省份将CPI控制目标设定在4%左右并不意外。”昨日,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宋颂兴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4%的目标与去年全年3.3%的CPI涨幅,以及目前强烈的通胀预期相承接,体现了政府调控物价的决心。2月15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月份CPI上涨4.9%,虽然低于市场预期,但物价调控压力仍然巨大。
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日前预计,未来中国CPI很可能会长期保持在4%以上,“这主要是由于工资上涨带来的制造业产品的成本提升”。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最近也公开表示,综合国内外因素看,今年物价上涨压力仍然较大。他预计,在相关调控措施发挥作用的前提下,中国CPI恐会呈现前高后低的状况。
4%有难度
“4%是块硬骨头,不好啃,客观说有一定难度。”宋颂兴认为,控制主要取决于两点:农副产品价格和世界经济发展形势。就前者来说,一个重要的信号是,处于农副产品最重要比较位置的粮价在走高,且国家已上调了粮食最低收购价,国际粮价也在不断飙升;就后者而言,铁矿石、铜等大宗商品的价格仍将不断上扬,进而传导至国内市场。
“归根结底,还是要调整经济的发展方式,让经济结构更为合理。”宋颂兴对记者说,比如对于输入型通胀,可以通过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对国外价格飞涨的原材料的依赖来缓解。
但在中国价值指数首席研究员崔新生看来,4%这个数字“毕竟还是一个计划经济思维下的指标”,因此“不能成为地方政府的政绩工程,切实采取保障民生措施才最重要”。
有分析认为,北京市低收入阶层CPI或可供一些省市借鉴学习。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日前首次联合发布“低收入阶层CPI”,2010年北京CPI增长2.4%,其中低收入阶层CPI达到4%。北京市统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低收入阶层CPI的涨幅,将成为低保标准制定、低收入人群补贴等数据的依据。
“每个城市都应有低收入阶层CPI。因为政府需要真实、准确了解物价上涨对低收入阶层的实际影响,谨防被并不算严重的CPI平均数据所迷惑。”有文章如此评论。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