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2010年,中国的造船业交出了一份亮丽的“答卷”——造船完工量、新承接船舶订单量、手持船舶订单量这三大指标均超越韩国,成为世界造船第一大国。
欣喜之下,亦有隐忧。熔盛重工执行总裁陈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产量上看,中国造船业已经是全球第一梯队了,但从技术含量上讲,我们相当多的产品还是低端船型,真正高端的还是比较少。”
和国际造船强国相比,中国造船业的主要短板是工艺水平相对落后,管理效率不高。“从单个产品上看,与国际最先进的船型差距不大,比如熔盛重工建造的‘海洋石油201’,外高桥船厂建造的‘海洋石油981’,以及沪东船厂建造的LNG船,都是国际最先进的,但问题的关键是,你是花了多少时间,多少代价造出来的。”陈强说。
记者此前曾在外高桥船厂参观“海洋石油981”,项目组负责人介绍,虽然“海洋石油981”的工期严格按照预定计划向前推进,但所需工时却大大超标,这也印证了陈强的观点。
以熔盛重工为例,陈强认为,中国的主要船厂必须要向综合性、大型化转型,走多元化发展道路,“这里的多元化,其实还是聚焦在高端装备制造业,它们的核心还是相同的,有些研发、技术平台甚至可以通用。”
去年11月19日,熔盛重工成功登陆香港证券交易所,共发行17.5亿股H股,集资140亿港元,成为当年香港资本市场上仅次于友邦保险和农业银行的第三大IPO。熔盛重工在2005年刚刚成立时,主要从事造船业务,此后逐渐衍生出了海洋工程、动力,以及工程机械这三大板块。不过,根据其在香港上市前夕发布的招股说明书,截至2010年第三季度,造船在熔盛重工的销售收入占比仍是“绝对大头”,达到94.5%,海洋工程、动力,以及工程机械占余下的5.5%。
对此,陈强解释说:“造船板块起步早,所占的比重较大,未来虽然总量还会继续增长,但比例肯定会下降,希望在5年后达到50%左右,其他板块会有高速增长。”
其中的动力设备生产基地位于合肥,主要生产船舶低速柴油机。本次IPO募资中,20%的资金投向该板块。未来将计划生产中速、高速发动机,配套自己生产的海洋工程设备,以及工程机械,形成产业链。
这样的业务布局其好处显而易见,那就是“抗周期性强”。“有的产品针对外汇市场,有的针对人民币市场,有一个相对合理的分配,形成对冲,未来无论人民币是升值还是贬值,对我们的影响都有限。”此外,不同的重工产品也有相对固定的产业周期,几大业务板块共同发展,减弱了周期性。
针对业界关心的船舶行业复苏这一话题,根据熔盛重工的接单量,陈强认为:“全球造船业今年的复苏应该是比较平缓,略微上升,这关键还是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具体到各个船型,应该是散货船好于油轮,油轮好于集装箱船。
分析人士认为,散货船向好主要是“中国需求”因素的影响,去年中国铁矿石进口6.19亿吨,煤炭进口1.6亿吨,约占世界海运量的三分之一,甚至一度左右BDI(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的走势;油轮需求旺盛同样受到中国大量进口原油的影响。
熔盛重工未来是否会建立融资租赁公司?陈强称:“我们现在和民生租赁合作,产业资产和金融资产的合作,这是第一步,第二步也有可能性,如果我们进入融资租赁行业后,会有一个新的载体来体现。”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