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由于国内钢铁生产总量偏高和钢材出口回落,我国钢铁行业供大于求的矛盾愈加突出,在钢材价格低位运行和生产成本高企的双重压力面前,钢铁企业的生存空间无比狭小。
事实证明,钢铁工业长期依靠资源和能源消耗的规模扩张道路不可持续。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将成为我国钢铁工业“十二五”规划的一条主线。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罗冰生日前表示,“十二五”期间,钢铁行业必须严格控制钢铁生产总量、加大节能减排力度、继续淘汰低水平落后产能,这三项工作应该齐头并进、形成合力。值得关注的是,未来五年,我国钢铁企业之间产业化的纵向和横向整合也将明显增加。
落后产能约占四成
罗冰生表示,目前我国钢铁行业总体产能过剩,落后、低水平产能比重过高。中钢协的年报显示,截至2009年底,钢铁行业炼钢产能达到7.18亿吨,炼铁产能6.36亿吨,杂钢产能8.5亿吨,加上今年以来的固定资产投资和新增产能,全行业产能过剩的矛盾十分突出。
“产能过剩的问题从根本上说属于结构性问题,一方面,具有世界最先进工艺技术装备,也就是先进生产能力仍然不足;另一方面,落后、低水平产能比重过高,预计占到40%左右。”罗冰生说。
罗冰生建议,“十二五”期间,面对钢铁总体产能过剩的突出矛盾,钢铁行业必须严格控制产能和产量过快增长,坚持按照国内市场需求组织生产,通过优化品种和提高质量,提高全行业的运行质量和效率。
“在产品结构上,既要注重板材产品的优化,也要关注长材产品的结构调整,以产品差异化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罗冰生说。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我国钢铁企业的产品销售模式相对落后。现阶段,直销、分销、零售和分支机构销售的比例分别占到34.56%、43.32%、3.89%和13.68%,而出口大约占到5.15%。
在罗冰生看来,钢铁企业的当务之急是从钢铁生产商向服务商转型,以市场和用户需求为目标,在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与用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产业化整合将加快
钢铁企业小而分散、产业集中度低,是当前困扰我国钢铁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瓶颈。截至2008年年底,在纳入统计的钢铁企业中,矿山企业多达8012家,钢铁经销商超过10万家。我国前十大钢铁企业粗钢产量在全国粗钢总产量中的比重,2004年只有34.21%,2009年提高到43.49,但与全球钢铁工业现代化、自动化、大型化的发展趋势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
加快企业兼并重组,无疑是提高钢铁产业集中度的有效途径。在罗冰生看来,“十二五”期间,我国钢铁行业联合重组的重点应该是企业产业化的纵向整合和横向整合。
其中,横向整合是以大型优势企业为主,组建大型企业集团,依托规模优势,通过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生产力的深度合理分工,提高国内外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做优、做强、做大。
纵向整合,就是从钢铁生产过程开始,向两边延展到整个产业链,和上下游的相关企业共同组成各自分工明确的产业集群。通过产业集群内部的优势互补,提高产业集群中每个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进而巩固各自的市场份额。
罗冰生说:“这两种联合重组的模式,是解决我国钢铁行业产业集中度低,企业小而分散的两种出路。”他表示,但对于一家钢铁企业而言,这两种模式可以交叉或同时使用,钢铁企业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明确自身定位,做出自己的选择。
近期,河北钢铁集团高调整合河北省内5家民营钢铁企业,掀起了一股整合民营钢企的高潮,以商业、技术和管理为基础的渐进式股权融资方式也成为业界热议的话题。
当被问及如何实现不同类型企业整合后的良性发展,河北钢铁销售总公司总经理闫秀军表示,河北钢铁下一步将加快对新整合民营企业后续运营的研究,计划在基础矿产、原材料采购、市场销售信息共享以及维护区域市场稳定等方面进行大胆的尝试。
增加值或成企业主要指标
“十二五”期间,绿色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工业发展的主旋律。作为工业领域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重点行业之一,钢铁行业的绿色发展已经刻不容缓。
根据环保部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2007年钢铁行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占全国工业排放总量的10.41%,烟尘、氮氧化物和粉尘排放量分别占到工业行业排放总量的9.95%、6.88%和25.36%。
不仅如此,在钢铁生产过程中,能源的有效利用率只有30%。这种情况表明,钢铁行业必须大力开发二次能源的回收利用技术,以零排放为目标,提高能源和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钢铁企业应该从重视粗钢生产转为重视企业和行业工业增加值,提高全行业工业增加值在我国国民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并把工业增加值作为今后衡量一个企业是否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指标。”罗冰生建议。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