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热门搜索: 起重机 | 挖掘机 | 装载机 | 泵机 | 压路机
星邦智能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企业动态
山工机械
中联重科:打造国际工程机械“巨无霸”
www.6300.net   2007-01-22  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导读:  从借款50万到总资产超过40亿  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联重科)成立于1992年,是由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8名科技人员以50万元借款起步创办的院属产业实体。经历14年发展,中联重科目前总资 ...

  从借款50万到总资产超过40亿

  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联重科)成立于1992年,是由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8名科技人员以50万元借款起步创办的院属产业实体。经历14年发展,中联重科目前总资产已超过40亿元,年销售收入近40亿元,员工6000多人。公司连续3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发展力上市公司50强”、“最具成长性上市公司”,综合绩效指标位居上市公司前列,在“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中名列第193位,并进入了全球工程机械50强之列,形成了与世界强势品牌一争短长的竞争实力,显现出一个科技型企业强大的生命力。 中联重科14年来所走过的历程,自主创新是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是企业生命力之所在。

  1992年,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创办产业实体,首先是一种观念的创新。中联重科以科研成果转化作为突破口,从而实现了科研支持产业、产业反哺科研的良性互动。自创业以来,中联重科销售收入和利润的年平均增长率均超过60%,主导产品已涵盖10大系列,100多个品种,成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产品类别最齐全的企业。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至诚无息、博厚悠远”为核心理念的企业文化体系。

  在激励创新的文化氛围中,科技人员的市场观念得以强化,企业内部实行了评聘分开、课题公开招标等市场化运作,并建立起科研经费的供给保障机制、技术创新评价机制和科研分配机制,增强了自主创新的原动力。企业研发经费的投入已占年销售收入的5%以上,最高时达到7%,真正体现了科研支持产业,产业反哺科研的良性互动。企业创造了塔式起重机、环卫机械、锯条锯床等3个国内市场份额第一和汽车起重机、混凝土机械等2个国内市场份额第二,并逐步完成了4大工业园区、7大生产基地的产业布局,成长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骨干企业和湖南省工业化标志性企业,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作为有国家科研院所背景的企业,中联重科以引领行业技术进步为己任。他们认为,一是要把握行业技术进步方向,发挥好引领作用;二是要注重前瞻性技术、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的研究,发挥好推动行业科技持续进步的中坚作用;三是注重国家、行业标准的制定,发挥好标杆作用。因此,他们注重技术的原始性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的再创新,充分利用自己的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流动工作站,搭建共性技术研究平台,加大共性技术应用研究的投入,支持全行业发展,使行业整体受益。

  目前,中联重科的专业技术人员占全体员工的近40%,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有21人,国家和省部级中青年专家9人。近年来先后完成重大科研和新产品课题645项,获国家专利143项,完成“九五”、“十五”和“863”等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课题25项、专题55项,主持、参与了300多项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制、修订,目前是178项有效标准的制、修订归口单位。自主创新让中联重科充分履行了引领行业技术进步的重要职责。以混凝土泵送机械为例,1992年前国内市场被国外产品垄断,在中联重科的带动下,国内厂家已达上百家之多,我国自主品牌不仅夺回95%以上的国内市场,而且已销往海外市场,形成了与跨国公司抗衡的能力。

  打造国际化工程机械产业集群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任何产业都不可能在封闭的环境中实现健康发展。

  在立足自主创新的同时,中联重科充分认识到,现代市场的竞争,将不仅是人才与人才的竞争,技术与技术的竞争,企业与企业的竞争,同时更是产业链之间、产业集群之间的竞争。因此,使自主创新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契合,打造产业集群,是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重中之重。正因为如此,中联重科按照“专业化、股份化、国际化”的原则,开始实施以“产业链中间裂变,上下延伸”为核心内涵的“核裂变”战略。

  首先,中间裂变,打造国际工程机械精品集成。2005年,中联重科组建了混凝土泵送机械、汽车起重机械、建筑起重机械、路面机械等7个专业性公司,实行了事业部的管理模式,迈出了实施产业主体裂变实质性的一步,完成了企业经营的专业化;在各事业部的层面上,将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重塑内部资产经营体系,实现股份化;利用事业部的专业化平台实现与国际知名企业在技术、市场、品牌、资本等方面实现全面对接,实现国际化。“中间裂变”将使事业部成为一个个国际化专业公司,把中联重科打造成工程机械国际品牌精品的集成,全面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其次,产业链上下延伸,打造国际化的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在产业链向上游延伸上,不断健全和完善自主创新的社会化协作体系。从管理、技术、文化、市场、资本、信息等各个方面,加强对配套企业的培育、辐射与渗透,发挥中联重科在产业链中的主体核心带动作用,与配套企业搭建起利益共同体平台,推动行业生态链特别是本土配套产业的共同繁荣与发展。

  在产业链向下游延伸上,加快对产业链终端租赁资源的整合和系统再造,构建实物租赁和融资租赁平台。日前,中联重科的子公司——北京中联公司,已获批成为国内工程机械行业第一个拥有融资租赁资质的试点企业。中联重科将利用这个平台,发挥产业资本、知识资本和专业技术的优势,将租赁业务纳入到中联重科的现代营销体系中,开辟利润增值的新渠道,打造资本结构和运行方式多元化的国际化融资租赁企业,实现产品和资本向国际市场的输出,加速中联重科的国际化发展进程。

  中联重科实施“核裂变”战略的意义在于,将用一个国有控股的主体,拖动多个国际品牌、各级投资主体参股投资的企业群体,实现国际化的根本性转变,并以此为依托,打造国际化工程机械产业集群。

  通过14年的探索与实践,中联重科对企业自主创新感触颇多:自主创新是应对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必然要求,是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中问题的必然选择;自主创新是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和有效途径;企业要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自主创新更是制胜的法宝。自主创新就是继承与发展的统一,就是借鉴与创造的统一,因此,自主创新既要以我为主,又要兼容并蓄;既要自力更生,又要博采众长;自主创新是科学技术进步的源泉,着力自主创新,要立足实际,有选择地引进、有重点地吸收、有目标地赶超,以实现重点领域的跨越发展。依托自主创新,中联重科力争在未来5年内,40%的产品以自主品牌销往海外市场,力争利用10年左右的时间进入全球工程机械企业前10强,完成由国际竞争的追随者、参与者向领导者转变。

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打 印    关 闭
友情提醒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特别注意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list_info_D1
list_info_D2
更多>>专题推荐
关于6300 | 本网动态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版权信息 | 法律顾问
客户服务:6300@6300.net 服务热线:0754-88363699 商事QQ:1594591502
工程机械信息网 Copyright[c]1999-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汕头市九鼎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302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045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