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热门搜索: 起重机 | 挖掘机 | 装载机 | 泵机 | 压路机
星邦智能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政策法规
山工机械
战略性新兴产业:湖南新型工业化重要引擎
www.6300.net   2010-12-13  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导读:  8月底,湖南省委、省政府正式对外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湖南省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规划纲要》、《湖南省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规划》,先进装备制造、新 ...

  8月底,湖南省委、省政府正式对外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湖南省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规划纲要》、《湖南省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规划》,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文化创意、生物、新能源、信息、节能环保等七大产业将作为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予以重点培育和发展。

  根据《决定》,到2015年,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形成健康发展、协调推进的基本格局,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总量达到5000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超过20%。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总量达到10000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25%左右。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这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划对于目前高耗能行业比重偏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偏低的湖南省意味着什么?将给湖南新型工业化带来哪些嬗变?近日,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了中共湖南省委副书记、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梅克保。

  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湖南新型工业化重要引擎

  中国经济时报:湖南省作为传统农业大省,去年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新型工业化取得了突出成绩。现在,湖南又率先制订了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蓝图,这对于湖南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纵深推进湖南新型工业化有何意义?

  梅克保: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成长潜力巨大的产业,具有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综合效益好等特点。

  国家和各省市区都高度重视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着眼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滞后影响和谋求未来可持续发展,作出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海、浙江、广东、江苏等地纷纷出台政策举措,将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手段,推动本省经济加快步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

  对于湖南来说,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首先,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湖南立足新的起点、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金融危机背景下,全球需求结构面临重大调整,传统产业空间不断萎缩,新兴产业成为经济复兴的重要突破口。如美国、欧盟、日本、韩国都将新兴行业或产业作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新支点。湖南要支撑“十二五”期间乃至更长时期内的跨越发展,必须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新型工业化向纵深发展,高起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增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其次,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湖南抢占未来科技制高点、把握发展主动权的战略需要。当前,科技发展正孕育着新的革命性突破,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代表的世界新一轮产业竞争渐趋激烈。为抢占先机,争取主动,中央作出了加快培育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部署,致力打造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湖南要在贯彻中央部署、打造未来主导产业的竞争中赢得主动权,就必须从本省实际出发,坚持扬长避短,集中突破,大力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三,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湖南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根本途径。生产要素成本的上升、资源环境的约束和国际竞争格局的变化,要求我们必须改变过度依赖物质投入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当前,湖南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初级阶段,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仍比较粗放,并承担着全国“两型社会”建设试点的重任,在“转方式、调结构”方面刻不容缓。为此,我省提出了“两型”引领、“四化”带动(即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的总体战略,力求走出一条符合本省实际的转型发展之路。只有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产业的技术、知识和人才密集度,湖南才有可能在“转方式、调结构”特别是“两型社会”建设中率先突破,为全国创造经验。

  第四,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湖南满足需求、改善民生、推动经济内生增长的重大举措。随着经济收入的增加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对全面发展拥有了更多期待,对环境、健康和文化等方面的需求不断升级。从省内外市场需求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培育发展关系国计民生的服务型、消费型、环保型产业,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直接拉动消费,推动经济内生增长;同时可拓宽就业渠道,推动民生持续改善,提高社会消费能力。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打 印    关 闭
友情提醒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特别注意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list_info_D1
list_info_D2
更多>>专题推荐
关于6300 | 本网动态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版权信息 | 法律顾问
客户服务:6300@6300.net 服务热线:0754-88363699 商事QQ:1594591502
工程机械信息网 Copyright[c]1999-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汕头市九鼎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302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045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