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港媒报道,港股大市反弹,新股回春。 昨挂牌的中信大锰,一举打破本周新股接连破底(跌穿招股价)的厄运,尾盘掀升浪,收报2.92元,较定价升6.2%,散户终免损手。而今登陆港交所的熔盛重工,昨暗盘亦有惊喜,以近高位8.54元收市,较定价升6.8%。
由中信资源分拆的中信大锰,昨早开盘后曾一度潜水,低见2.69元,但午后便越升越有,曾升穿3元,收市报2.92元,较定价2.75元升逾6%。不计手续费,每手赚170元。该股昨成交达15.1亿元。中信集团董事长孔丹昨现身大锰上市仪式,并指中信集团计划来年赴港挂牌,但未透露具体集资额。
特速集团近上限定价
至于周内第5只、也是最后一只于港交所主板挂牌新股熔盛重工,昨暗盘做好。据辉立交易场数据显示,熔盛暗盘开市后曾破底,但终又重上水面,收市较定价升了6.8%。不计手续费,一手赚270元。熔盛昨暗盘成交金额达1.1亿元。公司昨公布公开发售分配结果,一手中签率为三成,申请4手可保证获1手。
同样将于今日挂牌的创业板新股中国信贷,以全配售形式发行,消息指最终以近上限0.75元定价,配售获超购15倍。
熔盛重工超购21.6倍 中下限8港元定价
大型中国重工企业中国熔盛重工公布招股结果,公开发售部分接获合共55,581份有效申请,合共认购19.78亿股,相当于公开发售超额认购21.61倍,而国际配售录得大幅超额认购。
熔盛重工以招股价中下限8元定价,认购一手(500股)的中签比率为30%,认购4手可稳取一手。
熔盛重工计划发行17.5亿股,当中3.5亿股为旧股,90%国际配售,10%公开发售;招股价介乎7.3元-10.1元,11月19日主板挂牌,保荐人为摩根士丹利、建银国际及摩根大通。
深耕海洋工程 熔盛重工靠高附加值突围
中国造船企业数以万计,但能进军海洋工程领域的船企为数不多。
早在2008年,熔盛重工携中海油3000米深水铺管起重船项目,正式挺进海洋工程领域。分析人士指出,传统造船业毛利率有限,海洋工程却有着较高的附加值,随经济波动的可能性也较小。提早布局海洋工程的船企,无疑是有了“第二把刷子”,后市将有较强的成长能力。
熔盛挺进海洋工程领域
2008年9月,熔盛重工为中海油建造的3000米深水铺管起重船“海洋石油201”正式开工,这标志着熔盛重工全面挺进海洋工程领域。
海洋工程装备是指用于海洋资源勘探、开采、加工、储运、管理及后勤服务等方面的大型工程装备和辅助性装备。
据记者了解,“海洋石油201”是我国自主设计和建造的第一艘具有自航能力、满足DP-3动力定位要求的深水铺管起重船。此前,深海石油作业的核心技术一直由欧美少数国家所掌握,我国海洋石油开发长期以来受技术水平和装备能力所限,只能在300米左右的近海进行。
今年5月28日,“海洋石油201”出坞,熔盛重工在海洋工程领域的制造研发能力得到认可。随后,公司的海工板块全面启动,最终形成4个大项,包括世界最先进的第6代钻井平台、如海上炼油厂的浮式生产储存卸货装置、海洋工程船及液化天然气运输船。
事实上,早在熔盛重工建厂之初,海工板块就被列入与造船、动力工程和工程机械并列的4大业务板块之一。据了解,熔盛重工于今年得到的国家开发银行等银行的百亿元授信,将主要用于海洋工程制造基地的建设。该项目建成后将具备年产6艘15万吨级浮式生产储存卸货装置等海工产品的生产能力,计划2011年5月投产。
高附加值的“蓝海”
记者了解到,不只是熔盛重工,但凡有实力的船企都在积极争夺海洋工程大蛋糕。
2009年,国家出台了相关规定表示将支持海洋工程,在《船舶工业调整与振兴规划》中,国家对海洋工程的发展提出一系列的支持;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海洋工程被列入11个新兴产业之中。此前,韩国经济部也曾表示,韩国船企下一阶段将突破口放在海工装备等附加值更高的船型上。业内人士称,比起造船,海洋工程具有毛利率高、收益稳定的特点。根据韩国的经验,海洋工程目前的毛利率大概为30%,随着向深海进一步进军,未来获利或更为丰厚。
国家能源局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生产原油1.89亿吨,净进口原油高达1.99亿吨,超过50%警戒线,达到51.29%。中国亟待发展海上石油勘探开发技术、推进深海油气开发。因此,中国对海洋工程设备的需求也必定会增加,海工领域正日益成为船企争夺的蓝海。
公开资料显示,2002年~2007年世界海洋油气开发年均投资总量在1000亿美元以上,最高年份达1250亿美元。随着大陆架油气资源的日益枯竭、深海技术的发展和能源的需求,向深海进军是大势所趋。预计今后5~10年内,海洋油气开发年均投资总量将保持在500亿美元以上,与世界船舶市场规模大致相当。
最新发布的《2010~2015年中国船舶制造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熔盛重工作为造船业中的后起之秀,发展迅速,目前已成为我国最大的民营造船企业。2005年~2010年,公司主营业务主要集中在油轮和散货船,2010年后,战略重心将逐步调整到油轮和海洋工程上。
业内人士指出,虽然国内不少海工项目纷纷启动,但实际上真正具备海工项目总承包资质的企业并不多。这说明海上项目对中国造船行业而言,就是零起点,也说明了谁占领这个制高点谁就占领了市场制高点。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