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立牌是HITACHI。”
现在四十以上的读者,多半都记得这句广告词。对于70后来说,一家老小围坐在小小的日立电视机前,看《森林大帝》、《阿童木》等动画片的场景,差不多是大家共同的回忆。
1979年,中国改革开放伊始,日立电视机即抢滩中国,1981年,日立抢先在福建成立了中国电视行业第一家合资企业,其生产的福日牌电视机被誉为“四朵金花”之一。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前,家里能有一台日立电视机,小朋友在伙伴中的地位都要高一个台阶。
而以电视机为中国消费者所熟知的日立,其真正主要的事业领域却超乎一般消费者的想象。
“日立是一家多元化生产的企业,家电在日立的销售额中所占的比重从来没有超过10%,今后应该也不会超过这一比重。”8月31日,在上海花园饭店32楼,日立中国总代表大野信行在描绘日立新百年的蓝图时说:“今后100年到底会怎么样,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但至少我们可以看到未来10年,想象到10年之后的情景,日立希望在社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比如像大家在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电力,水、铁路,还包括信息通信系统,我们会进一步地加大在这些方面的投入。”
融合:IT+社会基础设施
大野信行表示,立于新百年的开端,日立制定了三大经营要点:全球、融合、环境。
100年前,日立制作所刚成立时,是一家修理矿山机械的小公司,仅有20名员工,到2009年度,日立在全球拥有员工36万人,旗下拥有约900家企业,销售总额近1000亿美元,其中,41%在海外实现,而中国已成为日立第一大海外市场,2009年度销售额达到107亿美元。
2010年,全球战略已取得显著进展。在2010财年第一季度(4月到6月),日立海外事业所占比重已达到45%,而中国市场的份额也由11%提高到13%。
“为了进一步突出日立独有的特色和优势,我们制订了一个方针,就是要在社会基础设施上融入先进的IT技术,通过这种IT技术来与其他的竞争对手形成区别,这也是我们的一个基础战略。”大野信行表示,融合将是日立区别于其他企业、走向蓝海的最重要策略。
“现在在全球开展业务的企业非常多,对于这些企业我们需要突出自己的特点,来与他们形成差异化,所以我们要强调融合的方针。比如说铁路系统,不光要有车辆,同时还需要注意安全以及车辆运行的精确性,所以需要IT技术来进行控制。另外,比如说水处理,如何更有效率地制造纯净的水,然后更安全地把水提供给消费者,这里面也是不能缺少IT系统的。还有,最近非常热门的一个话题就是智能电网,这个如果没有IT技术更是根本不能想象的。”大野信行说。
正在大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中国,是日立最重视的海外市场之一。根据铁道部的规划,到2012年,中国“四纵四横”的高铁网络将基本建成,在全国形成“8小时省会交通圈”。而为实现这一计划,国家的投入也是非常惊人的,据报道,仅2010年到2012年间,我国高铁建设总投资就将达到1.41万亿。
“一般而言,列车自动控制系统在高铁建设总投资中占的比例为10%。”一位铁路专家在之前的采访中告诉记者。这就意味着,列车自动控制系统在这三年中将有1410亿元的市场。这对于正致力于将IT技术与社会基础设施融合起来的日立来说,无疑具有极大的诱惑力。7月12日,日立制作所执行役常务铃木学在北京宣布,日立将力争实现到2015年度在中国的轨道交通销售额达到500亿日元的目标。
“在目前全球来讲,像日立这样在IT基础设施和社会基础设施两方面都具有优势的,也是屈指可数,这是日立在国际竞争中的一大优势,也是日立今后最大的战略。”大野信行充满信心地表示。
年减排1亿吨
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气候问题已经引起全世界的高度关注,减排亦随之成为各国政治家、企业家要考虑的首要问题之一。在2009年的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上,中国向世界郑重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将在2005年的基础上下降40%到45%。
“环境”正是日立的三大经营要点之一。大野信行多次提到2009年11月日立与中国国家发改委签订的《关于资源循环与低碳经济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大野信行表示,该备忘录包括新能源、智能电网、水处理、家电和电脑的回收利用、城市交通(地铁)等五大领域,作为日立与中国国家层面签订的合作协议,也可以看作是日立在中国未来发展的“路线图”。
事实上,日立与中国国家发改委的合作早已开始。从2007年起,在国家发改委的支持下,日立在北京连续举办了三届“日立公司节能环保技术交流会”,与中国的相关政府部门、研究机构、企业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也为今后的商务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