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7月16日复牌并披露重组预案至今,中国重工已逐步得到投资者的普遍认可。
重组后的中国重工在潜力巨大的海洋工程领域已占据领先优势,其能源交通装备业务也将保持高速增长。据了解,自20世纪80年代初已开始开展海洋工程业务;1996年,海洋工程业务高速发展以来,已累计交付海洋工程装备30座;仅2009年一年,公司即交付自升式平台、半潜式平台、坐底式平台、钻井船合计8座。公司风电装备、核电装备以及高铁、地铁、城铁等铁路装备相关产品业务收入持续增长,市场地位稳固;本次重组后将进一步拥有核电AP1000主管道、海水淡化装备等业务,能源装备力量持续增强。
同时,中船重工集团是我国海军舰船装备的最大供应商,占据我国海军舰船装备市场约80%的份额。中船重工集团下属的大船集团、渤船集团是我国唯一生产大型水面水下战略舰艇的军工企业。本次注入的大船重工和渤船重工将继承原军工业务中军民通用的部分。收购完成后,中国重工舰船配套和舰船装备价值量占整体舰船造价的比例将提升至50%以上,真正实现军民融合。
研究认为,中国将成为全球新的造船中心已成为普遍共识。在全球2006-2008年的船舶业接单高峰中,中国造船企业接单份额接近40%,而在新一轮造船业发展中更有望获得全球近50%市场份额。中国重工近年来一直保持占有国内造船市场15%左右的市场份额,因此,这种转移必将支持中国重工的长期高位运行。
业内人士称,中国重工本次资产注入绝对堪称A股市场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军工资产注入,无疑促使中国重工成为国内综合实力最强的军民用造船企业和最大的军工上市公司。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