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年来,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个主要“引擎”。其中,投资和出口的拉动力更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力也更大。特别在东部沿海地区,服务于外需的出口加工型企业表现得最为明显,以至于形成了对外需有高度依赖的外向型经济特色。然而,2008年爆发的一场国际金融危机,彻底改变了中国经济的外部环境,也抽掉了一部分外向型经济的生存基础。
在美国提出全球经济需要再平衡,“那些存在对外逆差的国家需要增加储蓄和出口;那些存在对外顺差的国家需要增加消费和内需”的情况下,在发达经济体的外贸需求骤然发生变化、外向型企业面临生死考验的情况下,人们自然要寻找出路,把目光转向国内需求。这次金融危机也确实对中国的发展形成了一种倒逼机制,逼迫中国必须转变发展方式,寻找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为此,有不少分析人士开始把注意力放到了内需身上,对外需的作用有所怀疑,有的甚至把近3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所付出的资源代价、环境代价、社会代价和外向型经济纠合在一起,对这一段发展有所质疑,对外需的作用也表现出相当的迷惑。
但是,如果放眼全球,对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的历史进程进行比较分析,就可以发现,无论是早年的英国还是晚近的日本,无论是欧美还是亚洲其他发达国家或经济体,在其工业化过程中都毫无例外地快速扩张其对外贸易,直至坐上世界强国的宝座后,也不会放松进出口贸易。因为,对外贸易是有效利用全球资源、进行国际竞争的直接赛场。
比如,早年的英国就是靠商船和炮舰打开了世界市场。强大的国际贸易不仅使英国获得了本国所需要的资源,积聚了大量财富,更使英国的企业获得了大量订单,使英国的工业制成品源源不断地输往世界各地,为英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创造了重要的外部条件。如今的美国虽然已是世界头号强国和贸易大国,但由于债台高筑,又提出了要使出口翻番的口号。
再来看金融危机以后的欧盟,以及亚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德国和日本近几个月来的外贸情况,更是其稳定本国经济的关键。以今年1到7月中德、中日贸易为例,中德增长40.9%,其中中国从德国进口增长39.5%,向德国出口增长42.5%;中日增长34.9%,其中中国从日本进口增长42.8%,向日本出口增长24.7%。这些数据都反映出各国对国际贸易的高度重视。
所以,无论从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无论从过去还是现在来看,没有哪个国家会忽视国际贸易,放弃出口对本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现在,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正需要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来调整自己的生产结构、消费结构、劳动力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因此,中国更没有理由放松对外贸易,忽视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现在的问题不是因为要强调以内需为主导,就转而淡化外需的作用。恰恰相反,由于外部环境变得日益复杂,更需要通过改变现行的低水平、低层次的外贸发展方式,全方位提高中国的外贸水平,为中国经济下一个30年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与之相适应的外贸运作机制、平台、市场、基地及服务规范和全新内容。
用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钟山的话说,就是要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着力解决当前中国外贸发展中存在的“三高三低”问题。也就是说,对土地、资源等有形要素的投入依赖程度高,对科技创新等无形要素的依赖程度低;对第二产业贡献度高,对第一、三产业的贡献度低;对东部发达地区贡献高,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贡献低的问题。
具体来看,当前外贸政策特别是出口政策需要调整。第一,要强化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根据以内需为主导的发展战略,在政府、行业、企业和商品等四个层次上形成强大的协调性和竞争力;第二,要培育有竞争力的国际企业,提升出口商品的质量与品牌价值;第三,要参与国际规则制订,开拓新兴市场、打造全新的商务平台,极力改变缺少话语权的弱势状态。
从这几个方面来看,中国要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要做的事还有很多,没有放松的理由。中国要成为经济强国,出口仍将是动力持久的引擎之一。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