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节能环保已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人人讲环保、处处话节能。“十一五”中明确将节能减排目标写进规划,如今“十一五”即将收官,但节能减排作为一个需持之以恒的目标,“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的工作仍然任重道远。日前,工信部权威人士对外表示,“十二五”期间,我国鼓励节能减排的政策覆盖面将有所扩大,将创新投融资方式,扩大融资渠道,并在资本市场形成节能减排创业投资的退出机制。
节能减排攸关全人类的利益,如何确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不仅需要政府的政策和资金的引导,更有赖于企业和公众的自觉践行。
随着我国基础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工程机械品种和数量不断增加,大量工程机械所消耗的资源、排放的污染物以及建筑工地的机械噪声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如何在这些方面实现低碳环保经济,工程机械企业责无旁贷。
值得欣慰的是,在工程机械行业备感节能减排压力的同时,业内领军企业并没有消极等待,而是主动积极探索工程机械生产使用中的环保节能手段。作为行业受众公认的最具社会责任感的网络媒体,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www.6300.net)始终关注行业实施节能减排工作的发展动态。三一重工等行业领军企业作为节能减排先行者,率先行动,吹响绿色集结号,引领行业走节能减排之路,以行动捍卫着低碳环保,走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一:高举环保责任大旗 产品与服务双管齐下
2008年,“三一”开发的新一代动态节能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固态节能模式。新一代动态节能模式拥有“全功率自动适应节能技术、高效节能液压技术、冷却系统节能技术”三大核心节能技术,使泵送产品平均节油20%。
2009年,“三一”研制的混合动力挖掘机,集中了混合动力、发动机功率优化控制、电子控制正流量系统、工作装置轻量化等各种节能技术,可有效减少能量消耗,实现能量回收。该产品比传统挖掘机节能30%以上、作业效率提高25%以上。该动力节能技术获得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是目前为止,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获得的唯一的节能技术一等奖。
2009年,三一重工搅拌设备公司研发制造的世界首台高铁专用干粉砂浆搅拌站,运行良好,解决了干粉搅拌计量精度控制的世界性难题。
2009年,三一是工程机械企业首批工程机械产品再制造点,工信部选定了包括三一、卡特彼勒等7家工程机械企业作为首批工程机械产品再制造试点。作为其中唯一的一家民营股份制企业——三一的参与为再制造行业的发展展示了更多的想象空间。成为首批试点后,三一成立了工程机械再制造公司,一方面,在实践中探索产品再制造的技术与方法,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先行者,三一通过自己的经验,积极为再制造行业发展献计献策。
……
三一的领导人曾经说过:“我们要致力于国家的繁荣富强,致力于为人类创造更加更好的生活。为适应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三一在工程机械领域不断创新,以尖端的核心技术更新换代产品,推动建筑更高效、更安全、更环保地完成。”
三一的环保不仅体现在其产品上,更贯彻到售后服务当中。2010年7月,三一重工“责任·梦想”——2010环保服务大行动正式起航。三一首推低碳环保服务理念,在全国七大区域同时展开以“节能减排、低碳经济”为主题的大型环保服务增值活动。三一的环保服务行动,从更高层次上践行“节能环保,创造客户价值”的理念。不仅为客户创造价值,让客户无后顾之忧;也为国家创造环保价值,为发展低碳经济、构建和谐社会、保护地球环境做出突出的贡献。
中联:环保一路随行 新投50亿再现环保大动作
中联重科自成立以来,以超前的环保意识,一贯注重在生产过程中保护环境,并生产高品质的环保产品,实现了企业与环境的和谐共存。同时中联重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加大了对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
2009年,中联重科“绿色北京”新品发布会在京举行。发布会上,中联重科展出系列“绿色标准”的精品搅拌车和泵车。其泵车应用“复合节能技术”、“发动机自适应两级节能技术”、“智能多泵合流技术”、“液压油零乳化技术”、“新易损件耐磨技术”等先进技术,为客户带来更加环保和经济的施工装备。
2010年,跻身“全球工程机械十强”的中联重科近日再有大动作,在长沙麓谷科技新城投资50亿元建麓谷第二工业园,预计规模产值在百亿元以上。此次签约落户的中联重科麓谷第二工业园项目包括中联再制造中心、中联环保产业园、中联客户集训中心、中联配套物流园五部分,并将重点发展垃圾收运设备、垃圾压缩站成套设备、垃圾填埋场成套设备和餐厨垃圾收运及资源化处理系统等九大类近100个品种的环卫机械产品和系统,适用於城市和农村、高等级公路、企业、机场、矿山、码头以及建筑工地等场所的环卫作业需要。
目前,中联重科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环卫机械研发和生产基地,并获得“中国环卫机械市场用户满意第一品牌”称号。
本文系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原创作品,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为: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或www.6300.net,转载时严禁任何有悖原文的文字修改;本网有权对所有侵权行为进行责任追究。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