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工业与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来到长沙,与三一、徐工等12家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佼佼者召开了“工程机械再制造试点实施方案”评审会,共同探讨有关再制造的种种问题和发展方向。
会后,节能司副司长高东升应邀参观了三一的再制造车间,他对三一在再制造方面的成就表示赞赏。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再制造”对不少人来说,还是一个较陌生的名词,它通过对废旧产品高技术修复、改造,再制造后的产品质量和性能不低于新品,甚至超过新品。
2009年12月,国家工信部选定了包括三一、卡特彼勒等7家工程机械企业作为首批工程机械产品再制造试点。虽然参加本次评审会的企业只有12家,但大部分都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佼佼者,而作为唯一的一家民营股份制企业——三一的参与为再制造行业的发展展示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成为首批试点后,三一成立了工程机械再制造公司,一方面,在实践中探索产品再制造的技术与方法,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先行者,三一通过自己的经验,积极为再制造行业发展献计献策。
在《三一再制造试点实施方案》中,三一明确“建议(工信部)批准三一成立再制造产品标准化委员会,协助制定国家相关的行业标准及规范”。
此次评审会上,三一的代表指出:目前工程机械再制造面临技术、政策等各方瓶颈,再制造行业存在产业体系不规范、竞争不合理等现象;大型工程机械再制造应该借鉴卡特彼勒的经验——零部件开展再制造业务,整机开展翻新业务。
本次会议的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装甲兵工程学院徐滨士教授在听完了三一和其它企业汇报后,不由发出这样的感慨:“有很多国有大型企业对‘再制造’的认识还不如一些民营企业深入。”他还特意叮嘱三一的代表,不要怕困难,一定要把三一的再制造发展起来。
■车到山前必有路
短短两天的评审会加强了与会人员对再制造行业的认识,如同所有的新兴产业一样,再制造虽然有着无限的潜力,但也有着亟待解决的瓶颈。
不少企业提出,国家应首先进一步完善相关工程机械、汽车零部件、机床的报废标准,保证再制造废旧产品的来源;第二,适时调整对再制造产业发展的限制政策,对报废产品的回收、拆解及再制造实行“变堵为疏”,允许有资质的再制造企业回收废旧品并进行再制造;第三,采取综合措施加强对再制造产业的生产和市场的监管,这包括对再制造行业采取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规范再制造产品生产和销售体系。
高东升副司长表示,保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话题,从企业未来的发展来说,再制造绝对有着巨大的潜力。作为再制造试点,企业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好详细深入的市场评估。此外,要将再制造实施方案纳入公司发展战略,得到董事会的认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展再制造。
对于三一的再制造,高东升副司长则给予了更多肯定和鼓励。他认为,三一的再制造发展方案经过董事会报批的做法值得肯定,只有改变公司高层对再制造产业的观念,才能让三一的再制造之路走得更远更稳。此外,他指出,三一应该制定详细可行的再制造发展方案,尽快解决旧件来源问题,要细分市场,认真调研,准确测算目前市场的保有量。
■西边已亮东待亮
20世纪30年代,再制造的雏形就已经在美国的汽车维修行业中出现,至20世纪80年代,美国正式提出“再制造”,欧美各国开始大力发展再制造。到2005年时,全球再制造业产值已经达到1000亿美元。
1999年,中国在总结世界各国经验的基础上,正式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再制造体系;至2005年,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支持发展再制造。
目前,中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在工程机械领域,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再制造几乎还是一片空白。
曾经有人将再制造比作“尚未开采的金矿”,其中埋藏的财富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它将成为工程机械行业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周少伟)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