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世代车型投产,24个月内将推出至少6款车型
首先是一款运动型多功能车(SAV)和一款BMW 3系所在细分市场的纯电轿车
到2030年,宝马集团计划向全球客户累计交付超过1000万辆纯电动车
慕尼黑和北京2023年3月15日 /美通社/ -- 走量车型打头阵、2025年下半年开始量产、随后的24个月内至少投产6款车型,宝马集团在今天举行的2023年财报年会上首次揭秘新世代车型产品规划!全新开发的电子电气架构、全新的高效电驱和电池系统、全新的循环永续标准——新世代车型将是宝马集团全力以赴电动化的中流砥柱,在“电动化、数字化、循环永续”三个战略方向为宝马树立新的标杆。
根据计划,宝马集团将从2025年下半年开始投产新世代车型。在随后的24个月内将有至少6款新世代车型实现量产,包括一款运动型多功能车(SAV)和一款BMW 3系所在细分市场的纯电轿车。也就是说,新世代车型的首发阵容将专注在宝马品牌的核心细分市场。
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
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在本次财报年会上表示:“历经考验的雄厚实力、面向未来的创新科技和2025年投产的新世代车型将奠定我们持续成功的基础。”
新世代车型的到来标志着宝马的电动化进程开启了第三阶段,并将成为宝马电动化全速前进的中坚力量。结合各国市场条件以及全球供应链的发展情况,宝马集团预计在2030年之前,纯电动车型将占据集团全球年度交付量的50%以上,并有望在全球市场实现累计交付超过1000万辆纯电动车。
新世代车型将基于完全为纯电动车设计的架构和全新的设计语言,并具备三大特点:1)全新开发的电子电气架构,以及全新的用户界面和人机交互概念;2)全新开发的、具有高性能和显著效率提升的电驱和电池系统。3)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循环永续水平达到一个新高度。这是宝马集团“电动化、数字化、循环永续”战略方向的集中体现,相关技术将是宝马未来整个产品线的发展基础。
新世代车型将采用新一代锂离子电芯
在电池和电驱技术方面,新世代车型将采用宝马的第六代eDrive电力驱动系统和新一代电芯,在总体成本降低50%的同时,实现能量密度提升超过20%、续航里程提升30%、充电速度提升多达30%。为此,宝马在去年与宁德时代、亿纬锂能、远景动力等企业签订超过百亿欧元的电芯合同。在今年下半年的德国国际汽车及智慧出行博览会上,宝马集团将公布新世代车型的更多细节和规划。
在数字化体验方面,宝马通过年初发布的BMW i数字情感交互概念车(BMW i Vision Dee)展示了新世代车型对于人机交互的愿景。宝马认为,未来的汽车应该是人类的终极数码搭档,而不仅仅是“车轮上的智能手机”。通过硬件与软件的完美结合,新世代车型将能为客户提供数字技术加持的独特驾驶乐趣。
在循环永续方面,宝马通过BMW i循环概念车(BMW i Vision Circular)展现了公司对未来汽车如何实现循环永续的畅想和思考,比如通过循环设计理念,实现100%使用再利用材料和100%可回收整车所有材料。目前,宝马集团在制造车辆时使用的回收和再利用材料约为30%,通过“优先使用再利用材料”原则,这一比例将提高到50%。
新世代车型将在匈牙利的德布勒森工厂率先投产。该工厂总投资超过20亿欧元,遵循BMW iFACTORY生产战略“精益、绿色、数字化”理念,专门为生产新世代车型而建造。BMW iFACTORY生产战略是宝马对于未来汽车生产的总体规划。目前,宝马在全球的30多家工厂都遵循BMW iFACTORY生产战略陆续进行转型升级,以支持电动车业务的快速发展。
###
中文版媒体信息及高分辨率图片资料,请从以下网站下载:www.press.bmwgroup.com
欲了解更多宝马集团及产品信息,请登录:http://www.bmw.com.cn以及http://www.minichina.com.cn
宝马集团
宝马集团是全世界最成功的汽车和摩托车制造商之一,拥有BMW、MINI、Rolls-Royce和BMW Motorrad四大品牌,并提供汽车金融和高档出行服务。作为一家全球性公司,宝马集团在全球设有超过30处生产布局;销售网络遍及14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22年,宝马集团在全球市场共交付约240万辆汽车和超过20.2万辆摩托车。2022财年,集团总营收超过1426亿欧元,税前利润超过235亿欧元。截至2022年12月31日,宝马集团在全球共有149,475名员工。
宝马集团的成功基于长远的规划和高度的责任感。凭借远见卓识,宝马集团始终将可持续发展和高效的资源管理置于战略核心,从供应链到生产再到所有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一以贯之,笃定前行。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