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已经提前买入徐工机械(000425,SZ)股票的所谓“消息灵通人士”之间,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下称“兵工集团”)重组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徐工集团”)的“重磅利好”已经风传许久,并且吸引大量资金提前买入,但这个所谓利好却让相当多的炒家意外遭遇滑铁卢。
意外遭遇滑铁卢的原因,是因为这次徐工的重组,“没按规矩出牌”。徐工集团下属的上市公司徐工机械并未对其控股公司所发生的重大重组事项进行正式的停牌公告,而是通过一次由政府牵头的“巨头会晤”的形式曲线昭告天下:5月27日,江苏省政府与兵工集团在南京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协议约定兵工集团与徐工集团实施战略重组,兵工集团拟投入的重组金额为150亿元人民币。
5月28日消息正式披露,当天徐工机械股价就以2.85%的跌幅回应,次日再次大跌5.59%,截至6月8日,已累计下跌近11%,主力资金净流出2.21亿元(据益盟操盘手统计数据)。语焉不详的新闻背后所透露的漫长的重组时间表,以及不确定的重组方式,使得这则原本是徐工机械重大利好的新闻,成为其股价大跌的导火索。
徐工重组哑谜
“这与我们提前拿到的消息有所偏差,原先大家都说得很肯定,徐工集团将所持徐工机械全部58.47%的股份划转给兵工集团,并由徐工机械在5月底进行正式公告,这对上市公司而言是个直接的重大利好”,广州一家参与了“炒消息”的私募投资公司负责人表示,“现在无论是重组时间,重组方式,还是公告方式,全部大变脸,所以股价也就跟着大跌了。”
不仅仅是公告方式的蹊跷,直接的当事双方,也对徐工重组一事讳莫如深。
6月4日,记者电话采访了徐工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王民。其并未透露具体的重组方式和时间表,因为一切都还在洽谈中,“徐工集团正与中国兵工集团洽谈中。等国内融资获批后,就会有结果。”
同样,对于此次双方战略合作的进展,徐州市国资委和江苏省国资委也选择沉默。
不过令市场难以理解的是,这宗自2008年就开始“接触”的巨头重组,怎么可能在没有具体方案的情况下,就开始高调昭告天下?
徐工集团内部人士透露,集团高层与兵工高层确实有过交流,而且交流开始于很早之前,自2008年凯雷收购案失败之后,双方就已经开始接触,“但目前没有达成任何结论,也没有签署任何协议、意向。”
依据公开信息,可知的重组框架仅为:兵工集团拟投入150亿元,以徐工集团为主要平台,在重型装备、广电信息、精细化工等领域全面深化与江苏省的战略合作,而徐工集团也将借力兵工集团的实力,进军世界工程机械的“第一方阵”,最终实现“优势叠加效应”。
不过据记者调查,虽然并无明确的重组方案公布,但是在重组消息正式公布的前后,坊间已经流传着两个重要的重组方案版本:一是徐工集团将所持上市公司徐工机械的58.47%的所有股份转让给兵工集团,兵工集团控股徐工机械;二是兵工集团从徐州市国资委处受让部分徐工集团的股权,从而成为徐工集团的控股方,间接成为徐工机械的实际控制人。(徐工集团持有徐工机械58.47%的股份,为控股股东,而徐州国资委持有徐工集团100%股份).
其中第一个重组方案,记者在多位消息灵通的投资人士处得到验证,其中一位甚至是从徐工集团相关主持重组工作的高管处拿到消息—而5月28日的协议曝光之后,这位徐工内部人士的解释是“不公告(指由上市公司直接刊登公告)并未违反信息披露要求,而且公司也希望低调处理此事,重组方也不愿意看到股价再涨,目前30多元的股价已经有点高了,所以我们刻意淡化这件事,也希望可以打压二级市场股价”。
而对于第二个重组方案,据媒体报道,“多位徐工高层都保持缄默”,未否定也未肯定。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无论以哪种方式进行重组,徐工集团控股的上市公司徐工机械,似乎都会成为毫无争议的受益方。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