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我们在中国的业务重点,确实有转变。”在接受记者专访时,雷夫·约翰森明确表示。面对在中国商用车市场难以反转的市场格局,沃尔沃开始另辟蹊径。
2006年12月,沃尔沃集团以3.275亿元收购山东临工工程机械有限公司70%股权,其后又低调增资,将对山东临工的控股比例提高至85%。
与坚持在商用车合资公司中掌握主导权不同,收购山东临工之后,沃尔沃集团采取了更为灵活的双品牌战略,“临工”品牌仍由原管理层运营。沃尔沃集团提出了“沃尔沃”和“临工”两个品牌,未来五年实现在“金砖四国”前三名的目标。
在建筑设备领域,中国的合资政策并无50∶50的特殊比例限制,因此这一领域的外资相对强势,除沃尔沃外,卡特彼勒、小松等外资建筑装备企业均已进入中国。
李剑腾对记者分析称,与卡特彼勒等外资企业相比,沃尔沃集团的产品在技术方面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而且,在中国,沃尔沃品牌和山东临工品牌分工明确,双方分别是在高端和低端轮式装载机市场上竞争,具有互补性。这是沃尔沃与山东临工合作成功的重要原因。
从市场规模来说,建筑设备业务业已成为沃尔沃集团中国业务的重心。根据沃尔沃集团的公开资料,沃尔沃集团以及山东临工,共拥有中国轮式装载机市场11%的份额,继柳工[18.67-0.48%]、龙工、厦工等公司之后,排名第四。尤其临工品牌在沃尔沃开拓中国市场中具有主导作用,2009年,临工品牌的销量占沃尔沃全球建筑设备销售量的45%。
“但是,现在仍很难判断沃尔沃是否能借此走出颓势。”李剑腾认为,在全球商用车公司都在积极谋求中国商用车市场机会时,沃尔沃集团要想赢得中国市场,除了在建筑设备领域发力,也需要在商用车领域找到新的突破口。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