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次四川抗震救灾的镜头中,经常可以看到有“中联重科”标志的大型救灾机械。“中联重科”这四个字不仅体现了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而且可以从其反应能力、投入的救灾力量上,让人们感觉到这个工程机械生产企业的分量。一个计划经济时代传统的科研院所,催生出一家企业治理结构完善的高科技上市公司,这分明就是一次美丽的蝶变。蝶变背后的故事,值得我们去分析解读。
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联重科”)前身是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中联重科创建于1992年,是一家高科技上市公司,总资产逾100亿元,年销售收入超过140亿元。是中国工程机械装备制造龙头企业,全国首批103家创新型试点企业之一。
董事长詹纯新自公司创办之日起,就对标准化工作非常重视,中联重科在标准化科研和技术攻关上投入了雄厚的力量,设计、试验手段一直处于先进水平。先后完成重大科研课题600多项,负责制定、修订国家行业标准300多项,目前是178项有效标准的制定、修订归口单位,行业技术覆盖率75%以上。已完成国家(行业)标准共301项,其中混凝土机械46项、起重机械105项、桩工机械30项、路面机械97项、环卫机械13项、其他10项。
中国的经济走向世界,中国的产品在国际市场开拓,更需要标准化的支持,中联重科在这方面丝毫也不敢怠慢。在国内建筑机械行业中,中联重科率先按照欧盟标准推行产品CE认证,并获得俄罗斯GOST认证、塔式起重机韩国认证,使自己的产品能够有效地进入相关国家的市场。经国际标准化组织批准,中联重科建机院拥有了流动式起重机与塔式起重机国际标准投票正式成员身份。国际标准化组织是国际经济领域的“游戏规则”制定者,持续增长的中国经济需要一张全球性的“通行证”。中联重科代表中国参与ISO国际标准制定、修订时,投票的效力提升至最高级别,将充分反映我国对于国际标准制定、修订的意见,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中的地位获得了更大的提升,也意味着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在国际市场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产品竞争力的背后必须有标准作为支撑”,中联重科人对这句话的感触尤为深刻。标准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从技术专利化到专利标准化,再到标准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是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和国际竞争力,跨越国际贸易技术壁垒的有效手段。在中联重科的带头作用下,标准化的实施带来了不小的成就。公司在混凝土机械、路面机械、起重机械等17个主导产品中已有13个不同程度地采用了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使产品顺利地打入了国际市场,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在混凝土机械的国际市场上约有95%%是中国制造,其中约80%%是湖南制造,中联混凝土机械成套设备服务于中国高速铁路客运线施工设备占有率超过70%%。在青藏高原的铁路建设和南极科技站的建设中,处处都可以看到中联重科机械的靓丽身影。
中联重科自成立以来以每年平均60%以上的增长速度发展。近年来,中联重科连续被评为最佳成长上市公司50强、中国机械工业100强、中国企业500强等。世界工程机械行业权威杂志《internationalconstruction》评出了2006度“世界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排行榜”,中联名列第24位。
“标准化战略的实施不仅促进了公司的快速发展,而且还能更好地为行业和国家服务,为新型工业化服务”,湖南省政协副主席、长沙中联重科监事会主席龙国键如是说。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标准化战略的实施,以中联重科为代表的湖南机械产业一定会实现更大的蝶变。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